圖:譚雅玲(中)強調,實體經濟與金融發展是相輔相成、有主有次的配套工程。旁為沈建光(右)、朱海斌(左)
【大公報訊】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論壇上多次談及,中國現在的狀態是實體較冷,金融較熱,甚至陷入了純金融思維誤區,過於關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資產配置,反而忽略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說話向來直白、妙語連珠的譚雅玲,每次發言後,都贏得了台下陣陣掌聲,她出席論壇後笑言:「我老說實話,也不怕得罪人。」
金融與實體相輔相成
她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發展,指出中國得以「走出去」依靠的是實業,尤其是貿易。正因為中國貿易量龐大且貿易發展速度極快,才得以加入WTO並打開國際市場的通道,然而其品質、技術、核心競爭力卻跟不上市場開放的步伐,致使出現「量大質低」的貿易局面,無法支撐實體經濟穩健增長。究其原因,金融服務發展的滯後難辭其咎。
譚雅玲強調,實體經濟與金融發展是相輔相成、有主有次的配套工程,「主」無疑是中國實體經濟,「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順序不能亂,惟有做好出口再推投資,不能本末倒置。
她說,在穩定實體經濟的前提下,人民幣納入SDR方能做出應有貢獻,達到高收益低風險的效果,而無視實業的純金融路線,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論壇結束後,不少出席論壇的嘉賓走上台找譚雅玲合照留影,更透露出欣賞之情:「譚老師,您說得太精彩了!」她謙虛地說,「我比較務實,喜歡談點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