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借鑑美日內房政策到位可退燒

時間:2016-10-28 03:15:35來源:大公網

  當今的內地房地產市場被形容是歷史上最大泡沫,主要體現在城市房價瘋漲,有人認為是上世紀日本資產泡沫爆破前翻版,也有人預計會步美國次按風暴後塵。看淡的認為內地樓市一旦爆破,調整幅度可達三至四成。看好的相信,政策及時出台,大有機會控制這波短期樓市熱火,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究竟內地樓市爆發危機風險有多大?與美日的泡沫爆破有何相同之處?這都是近期圍繞內地樓市的熱話。\大公報記者鄭芸央、李耀華

  內地房地產對整體經濟至為關鍵,加拿大皇家銀行估計,如果樓市活動與房價跌10%,中國GDP增速降達5個百分點,對中國的銀行、工業、建築和家庭均有大影響,基本上會造成經濟增長或下滑的區別。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說:「內地樓市目前風險高,一線城市樓價超出負擔能力,到了一個不可持續局面,如果大泡沫爆破,財富損失極大,銀行受到衝擊,必波及消費和經濟。深圳、上海、北京的樓價已經過高,情況較全球任何一個城市嚴峻,政府出手調控是正確做法,但由於已經形成大泡沫,政策來得有點遲。」

  若爆破樓市或跌四成

  他指出,歷史上沒有泡沫是不會爆破,當前內地樓市泡沫可說是30年來罕見,炒賣熾熱,樓價瘋狂上升,情況與上世紀日本資產泡沫爆破前相似,當時東京房地產市場不理性投機,樓價瘋狂飆升,一層樓要三代人供,日本的樓市泡沫爆破後,到今天尚未完全恢復。他認為,內地樓市存在硬着陸風險,一旦爆破,調整幅度可能達到三成至四成。

  澳新銀行(ANZ)首席經濟師楊宇霆表示,內地樓市與美國次按危機情況有所不同,內地房屋市場沒有零首期,沒有次按這類產品,與銀行體系密切程度相對不高,但銀行體系的樓按資產在過去四個季度明顯持續增加,如果繼續以此高度集中水平發展,是存在一定風險。

  被問到倫敦、溫哥華、澳洲、新加坡相繼推行樓市調控措施,中國可有借鑑之處?楊宇霆表示,內地樓市火熱的情況與這些城市有別,內地房地產市場買家主要是本地居民,但倫敦、溫哥華、澳洲等城市的樓市調控措施,針對的是外國買家,兩者不可一概而論。現時二線城市不斷有新房屋調控政策出台,相信三線城市會有措施跟隨,如果調控政策擴大至全國性質,有機會控制到這輪樓市短期急漲之勢。

  楊宇霆指出,任何地方的房屋需求永遠存在,內地也不例外,居民對房屋需求大,目前內地城鎮化比率不到60%,可見內地房屋需求仍然穩定,內地樓市供求沒有嚴重存貨積聚問題,今次樓市火熱,不算是真正泡沫,只可說是短期泡沫,政府透過政策應可以退燒。

  料不會步美日大崩潰後塵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內地樓市不會像美日出現大崩潰,原因之一是目前內地樓市大升的,主要集中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仍有很大差距,一般人仍然可以負擔得起。甚至有一些城市,即外界所稱的鬼城,到了現在仍然是杳無人跡,完全未迎來大熱潮。他又認為,內地城市樓價升得很高,但是內地政府有很多行政措施,相信可以減低泡沫化。舉例來說,上海市政府在宏觀控制方面,一直做得很好。

  麥萃才續說,內地房產目前的買家主要是本地人,假設樓價突然大跌,也不會出現資金大幅外流,而且資產的風險亦較易受控;況且目前樓房買家多數是自住,即使樓價下跌了也不會急着賣樓,跌勢不至擴大。因此,他認為,樓市泡沫崩潰比較多發生在對外全開放型的經濟體,對於以自用為主,和半開放型的經濟體來說,機會不大。

  儘管內地樓市崩潰的機會不大,但是他強調,假如樓價大跌,便將會拖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