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表外理財資金監管升級

時間:2016-10-26 03:16:1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監管層進一步加強表外理財資金的監管力度。內媒消息稱,有銀行已接到中國央行《關於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測算的通知》,從三季度起將銀行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範圍。天風銀行業研究員廖志明團隊在微博上確認網上流傳的消息屬實,表示央行已經口頭將上述決定通知了各大銀行。該團隊認為,央行有意將商業銀行表內外業務統一管控起來,表外理財規模或將放緩,委外投資增速將受到較大影響。債市或將由此受到較大影響。

  據網上流傳的《通知》,對廣義信貸的統計範圍,在原有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等五個項目基礎上,增加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表外理財資金運用的數據,從中國央行調統部門的人民幣表外理財資產負債表中取數。其中,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餘額=該表中的資產餘額-現金餘額-存款餘額。

  債市或受衝擊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各類資產餘額26.28萬億元。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配置比例為56.04%,近年佔比續升。其中,債券作為理財產品重點配置的資產之一,在理財資金投資的12大類資產中佔比最高,佔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40.42%。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表外理財收縮納入廣義信貸,規模肯定縮。不僅限制規模,還有可能制約加槓桿的能力。但委外放緩與否他認為關鍵看底層資產是否穿透。如果不穿透,在負債成本倒逼下,反而會通過加大委外去槓桿維持資產端收益,對債利空有限。如果穿透,負債成本高企可能會逼銀行去接非標,債市則面臨去槓桿和量縮雙殺。

  不過,國信證券宏觀與固收研究團隊認為,上述新規的目的是監管當局對銀行表外理財進行日常統計,這只是一種技術口徑上的修正和完善,和當年將信貸資產統計擴展到社會融資總量統計相類似,和控▉制表/製表▉外理財沒有關係。

  該團隊據媒體報道的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餘額測算口徑分析,粗略以可納入廣義信貸計量的表外理財資產規模約20萬億計算,債券在其中大約有10.5萬億元。

  該行認為,當表外理財被納入監測後,以不規範非標形式存在的企業槓桿將面臨更大壓力,故會促成緊信用格局的深化,這對債券市場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