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內媒引述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着全球經濟;中國經濟的擔憂被誇大,他相信中國能夠實現對經濟結構改革所做的承諾,中國經濟能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消費型社會,並同時成功地躲開周期性阻力。
史蒂芬.羅奇日前撰文表示,假如沒有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可能早已陷入衰退。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經濟佔全球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17.3%(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並估計中國經濟增速今年有望達到6.7%,而6.7%的增速可換算成約1.2個百分點的全球經濟增速。假如沒有中國,IMF所預測的2016年全球經濟3.1%的增速將放緩至1.9%,遠低於被視為經濟衰退門檻的2.5%。
第二,如果中國經濟大幅下滑,與中國密切相關的經濟體也將受到嚴重衝擊。其中澳洲、新西蘭、加拿大、俄羅斯、巴西等資源型經濟體將遭受重創,這些經濟體佔全球GDP的比重接近9%。中國在亞洲的貿易夥伴也將遭遇類似的情況。印尼、菲律賓、泰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這六個經濟體佔全球GDP的比重總計11%。中國經濟崩潰將至少導致它們的總體經濟增速被拉低1個百分點。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經濟若崩塌或導致美國原本低迷的經濟增速受到0.2-0.3個百分點的拖累。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引擎,其嚴重依賴出口,中國經濟崩潰將大幅拉低德國的經濟增長,進而導致整個歐盟的經濟受挫。
據IMF估計,澳洲、新西蘭、加拿大、俄羅斯、巴西這五大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共計將萎縮0.7%;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處於1.6%左右。
「我將是第一個承認假如沒有中國經濟增長,危機後的全球經濟將陷入巨大困境的人。看空中國的人需要對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後果十分小心。」羅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