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常熟報道:「智能光伏嫁接大農業」創新項目規模化推廣方案論證會,日前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在江蘇常熟舉辦。中利科技集團(002309)首創的「智能光伏嫁接大農業」創新模式獲得專家們認可。
專家論證組認為,中利萬農「智能光伏+科技農業」的創新模式填補國內外空白。
該項目改良荒灘荒地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實現光伏發電與現代設施農業有機結合,不與農業爭地,光伏發電和農業收入疊加,讓土地產出率大幅提高。
據悉,該項目創新技術是將光伏支架抬到4米以上高度、支架樁距擴到10米,採用單板特定角度等技術安裝工藝,既能充分滿足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需要,又能保證光伏下每棵農作物獲得75%以上太陽光射照,適用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且有利於農作物穩產增產。
同時,中利騰暉與華為公司共同研發了「智能光伏」雲中心自動監控系統,延伸對農業環境溫度、土壤濕度、肥力狀況等農業生產環境進行自動分析,利用光伏支架設置噴淋系統,實現了自動噴淋、噴灌、施肥等,並利用光伏電源設置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防控設施,實現智慧農業和無公害農業。
中利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柏興表示,集團下一步的目標,在內地推動農村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合作制光伏農場,擴大新項目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