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吳克儉:中史改革是學界共識

時間:2016-10-20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吳克儉勉勵青年須深入認識國家發展,對國民身份產生認同/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談到近期兩名年輕的候任立法會議員宣誓變「宣獨」,甚至以「支那」和粗言貶稱自己國家,他借家族企業傳承為引子,表示年輕一代須熟悉家族發展史,才能做好傳承的交接工夫,香港回歸20年,新一代必須深入認識國家,認同國民身份。他承諾,推動中史改革和基本法教育,局方都會盡力為學界爭取資源。/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香港社會近年本土思潮暗湧,繼部分「港獨」勢力入侵校園鼓動成立「本土關注組」,立法會候任議員游蕙禎和梁頌恆上周宣誓竟用當年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貶稱「支那」稱呼自己國家,游蕙禎甚至用英文粗言罵國家,其言行除激起公憤,更令社會普遍憂慮年輕一代對國家歷史認知水平偏低,進而反思香港歷史教育及國民教育的情況。

  熟悉家族發展 方能繼往開來

  吳克儉在訪問中透露,上星期出席了一個「傳承大獎」活動,當中提及年輕一代需要熟悉家族發展史,才能做好傳承的交接工夫,否則香港就算不斷有人才,若然不熟悉自己的家族情況也難以參與事業的發展。他昨日藉此勉勵將要承擔香港未來發展的青年,指出回歸20年,新一代須深入認識國家發展,對國民身份產生認同,這也是教育局近年積極加強推動中國歷史和基本法教育的緣由。

  他說,教育局早前全力支持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因為這是具體國民教育的一部分,有助學生深入認識國家航天科技的發展。「了解國情並非單單只是班房內的事。」他續稱,推動國民教育會以原則先行,確立學生整體民族價值觀,至於教授內容,則可以多結合生活認知,例如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和去年則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都可成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

  探討在師資上着手推動國教

  在培育教師人手方面,吳克儉透露會和師資培育機構,例如教育大學等商討,探討如何在師資上着手推動國民教育,亦會從學生的個人經歷入手,加強他們對自身國民身份的共鳴感,提高青少年學習興趣。「近年到訪內地的交流團都加以改進化,當中更多提到地方和香港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認識國家與香港之間互動互利的關係。」

  談到教育局近期中國歷史修訂課程展開諮詢,吳克儉重申,內地和澳門在歷史教學內容取材上,古代史和近代史約各佔一半,香港中學的古代史教育則佔課程的三分之二至七成,是時候需要改變。他說,教育政策每五年或十年都會有一些修訂,以做到與時並進,目前正是時機,而且中史改革已是學界共識,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培訓老師上多下工夫。「無論是基本法的推動,或是中史改革,教育局都會盡力為老師爭取資源,減輕老師的負擔。」

  吳克儉又稱,上任四年來每次外訪,必會爭取與當地的香港學生和政商界人士會面,並與學生無所不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