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終止七連跌,中國央行昨日調升中間價139個點子至6.7157元,不僅帶中間價脫離六年低位,且其上調幅度為逾三周最大。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時30分近乎收平於上一交易日夜期收盤價,微漲1點至6.7255元,較上一交易日日期收盤漲44點。分析指,因隔夜美元指數明顯調整,帶領人民幣脫離低位。
交易員稱,雖然中間價明顯反彈,但大行身影未見,市場力量佔據主動,客盤仍略偏購匯,故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因此反彈受限。他們亦指,周五最新公布的中國上月通脹數據好於預期,但對匯市幾無影響;由於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性較大,英國退歐等問題仍困擾主要非美貨幣,美元指數料難現深幅調整,若監管有意堅持容忍人民幣匯率較大波動,匯價料仍有一定調整空間。
一位外資行交易員稱:「(人民幣)還是有貶值壓力的,歐元、英鎊都在跌,美元指數被動上漲,這對人民幣不利的,但只要結售匯沒有大規模逆差,估計央行還是願意讓匯率動一動的」。
在岸人民幣周五早盤開盤後,曾於早間9時37分至9時43分六分鐘內大漲近230個點子至6.7207元,但隨後漲勢未能保持並全天圍繞6.7250元上下波動,截至16時30收盤近乎收平。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方面,央行公布中間價之前一個小時內亦出現一波超70點的漲幅,但隨後漲勢也未能維持。截至22時,在岸、離岸兌美元分別報6.7259元和6.7319元。
受國慶長假期間外圍市場波動的影響,10月10日(本周一)的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跌破6.70元關口,並在10月12日(本周三)跌破6.72元,周四更是迫近6.73。
對於人民幣匯改以來市場持續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明明總結主要三點原因:一是長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積累的貶值壓力得到釋放。二是市場對經濟基本面過度悲觀。三是美國經濟復甦,加息預期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