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本港銀行業的中國內地相關貸款(不包括貿易融資)在連跌3季之後,終於今年第2季首次反彈,按季增加3.15%至31,380億元;如計及貿易融資,更是連升2季。
銀行界人士表示,隨着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逐漸企穩,以及內地企業持續「走出去」,預期內地相關貸款有機會重拾增長動力。
本港銀行過往數年持續拓展內地或跨境業務,與中國內地相關的貸款總額亦持續攀升。不過,受去年8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一度急挫,以及內地經濟持續面對下行壓力影響,港銀對內地相關貸款的態度轉趨審慎。
經濟回穩增加貸款需求
金管局資料顯示,自2015年第3季起,中國內地相關貸款即告連跌3季。市場人士表示,部分原因是借款人憂慮人民幣持續貶值,故提早償還外幣貸款,例如港元或美元貸款,以致貸款總額一度收縮。
一名銀行家指出,中國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靠穩,紓緩外界對中國經濟可能「硬着陸」的擔憂,加上內地企業「走出去」步伐持續,以及「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潛在融資需求,估計內地相關貸款需求有望重拾動力。
金管局近日公布《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提及自今年2月以來,內地企業以「違約距離指數」計算的違約風險「已普遍改善」,這亦與內地企業槓桿比率改善的走勢脗合。
回望今年初,市場氣氛一片低迷,本港銀行的整體貸款增長動力亦相當疲弱。上述銀行家表示,年中過後,貸款增長下跌的情況未如年初那樣急;若市場上的實際融資需求回升,預期今年的貸款增長不致出現「高台跳水式下跌」。
金管局數字顯示,在今年1至7月份,本港銀行的貸款增長率(年率化)為3.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