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六美英科學家獲邵逸夫獎

時間:2016-09-28 03:15:40來源:大公網

▼陳偉儀(左一)、程伯中(左二)、行政長官梁振英(右三)及其夫人梁唐青儀(右四)與簡悅威(右二)及方逸華(右一)合照留念

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2016,昨晚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行政長官梁振英應邀擔任主禮嘉賓,向六名美國及英國的科學家,頒發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三個獎項。梁振英在邵逸夫獎場刊寫上讚辭,除代表特區政府恭賀及讚揚六位獲獎科學家外,他強調,藉科研創新提升人類的社會和生活品質,這正是邵逸夫獎創立的主要目標。\大公報記者 黃穎雅

  邵逸夫獎為國際科學界的年度盛事,設有三個獎項: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項一次,至今已辦至第13屆,今年共有四名美國及兩名英國的科學家榮獲邵逸夫獎。

  天文學獎方面,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羅奈爾特.德雷弗(Ronald W P Drever)、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基普.索恩(Kip S Thorne)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共同奪得,以表彰他們對「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的構思和設計。LIGO最近首次直接觀測到重力波,為天文探索開創了一個新方法,首先偵測到的非凡事例為兩個星級質量的黑洞合併。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方面,英國愛丁堡大學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艾德里安.伯德(Adrian P Bird)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與人類遺傳學教授胡達.佐格比(Huda Y Zoghbi)共同取得殊榮,以表彰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這蛋白能夠確認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一種可以影響基因調控的化學改變,並確立這基因的突變是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的主因。英國牛津大學Savilian幾何學講座教授奈傑爾.希欽(Nigel J Hitchin)則榮獲數學科學獎。

  邵逸夫獎得主不少獲諾獎

  邵逸夫獎理事會及評審會主席簡悅威致辭表示,邵逸夫獎自頒發首屆獎項以來,不少得獎者陸續在國際上取得大獎,包括諾貝爾獎。他說,三位天文學獎得主去年成功偵測重力波信號,為數十來科學界的重大發現,亦是逾千名科研人員協作下努力的成果。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項方面,表揚艾德里安.伯德教授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學改變,以蛋白會抑制基因功能。胡達.佐格比教授的研究,則發現蛋白的基因突變,會導致人類患上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與往年不同,邵逸夫獎今年每個獎項領域增加20萬美元,可獲得120萬美元獎金(約936萬港元)。嘉賓方面,除梁振英及其夫人梁唐青儀,還有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獎項創辦人邵逸夫的夫人方逸華,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