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羅德投資評論員David Brett
經過近十年低息政策,以及央行持續向金融市場注資後,傳統較穩健的投資已變得昂貴。投資者應如何謹慎投資?黃金、美元、防守型股票(如公用事業及醫藥股)、政府債券、現金等資產有何共同特徵?經濟低迷及市場動盪時期,它們被視為避險資產。
在英國公投前,投資者已非常謹慎並大手買入避險資產,但公投結果導致投資者的憂慮大幅升溫,而其憂慮包括:英國陷入經濟衰退、歐洲及環球經濟增長放緩、歐盟解體、環球政治危機升溫。毫無疑問,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由於湧入傳統避險資產的資金太多,投資者為求保障而付出過高的代價:在英國,如果將資金投放10年期政府債券,投資者每年借給英國政府的100英鎊僅能獲取0.79英鎊利息;在德國,持有政府債券的投資者甚至需要向德國政府支付利息。德國政府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為-0.2%。
股市正處於歷史上為期第二長的牛市,而升幅主要由防守股所推動,並已導致防守股的估值可能偏高。
投資者需要為安全感付出高昂代價。由於環球經濟面臨不明朗的情況,各央行透過量化寬鬆政策向金融市場注入的資金已被優先投放於最高質素的資產。自此以後,隨着投資者尋求更高回報,央行資金的投資範圍已從最優質資產逐漸轉移至較低質素的資產。但為求保障而將資金投入價格偏高的傳統避險資產的舉動是一種風險。
正如在市場高峰時買入房屋一樣,投資者面臨着資產價格可能無法進一步上升的風險。甚至在更壞的情況下,資產價格或會大幅下跌。
雖然在經濟及金融市場動盪時,傳統避險資產或為投資帶來一些保障,但由於現時的價格偏高,它們本身亦存在風險。若避險資產收益低於銀行存款收益,資產價格或會隨着未必實現的憂慮大幅下跌,避險資產是否仍值得投資者支付如此高昂的價格?
金價英公投至今累漲9%
投資者可選擇的避險資產非常有限。黃金仍是較為避險的選擇,因有保值作用。市況不明朗及存在通脹威脅時,金價通常會上升。自英國公投以來,金價已上升9%,至每盎司1366.33美元,但黃金不會提供收益。
還有什麼其他考慮?投資者湧至購買避險資產或會為曾被視為風險投資的股票帶來機會,例如周期股(股價特別容易受到整體經濟的升跌所影響)。若經濟復甦或投資者的憂慮並未實現,周期股的股價極有可能出現大幅上升。若投資者的憂慮成真,周期股的跌幅亦不會太大。此外,周期股的股息亦較為穩定,因此周期股的收益可能會高於傳統的避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