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宣布降低對華關稅公告3小時後,北京時間11月5日上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關於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的公告。宣布自11月10日起,在一年內繼續暫停實施24%的對美加徵關稅稅率,保留10%的對美加徵關稅稅率。對此,中國社科院教授、國際問題專家賀文萍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一年的窗口期既表達了合作意願,又保留了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策略的空間。
談及芬太尼問題,賀文萍提到,特朗普曾在行政命令中說,「中國已承諾採取重大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現在將貿易優惠與具體成效綁定,為中國加強相關化學品管控提供了更直接的政策動力。她判斷,這種議題聯動策略,或許將成為未來中美談判的新常態。
中美達成「行動對行動」默契
回顧中美雙方在吉隆坡達成的一攬子協議,美方暫停實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相應調整反制措施。美方暫停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措施,中方也給予對應回應。賀文萍指出,這種「行動對行動」的模式,為雙方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操作默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協議都設定了明確的時間界限和評估機制,這說明中美雙方在尋求合作的同時,都沒有放棄各自的底線思維。/大公報記者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