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業內人士認為,IPO註冊制更適合在市場低位推出
總有人誤以為,要推行註冊制,必須首先改革退市制度,這是一種因果顛倒、本末倒置的看法。事實上,垃圾股死不退市的原因就是核准制。因為「上市難」,所以「退市更難」。因此,要想退市制度發揮功效,就必須首先實現IPO註冊制。換句話說,沒有註冊制,退市制度就只能是擺設。二者的邏輯關係無法改變、也不可能顛倒。
A股退市制度在設計理念和方法上,已經十分先進。譬如說,市場化程度最高的「1元退市標準」、成交量退市標準,以及防止利潤操縱的總資產退市標準、淨資產退市標準等。然而,為什麼如此先進的退市制度仍成擺設?為什麼垃圾股總是死不退市?因為我們沒有註冊制,只有行政審批的核准制。
實際上,退市制度是寄生在發審制度上的一個連體嬰兒,二者不能分割。A股現行IPO核准制的實質是行政審批制,它是指令性計劃管制,是過度行政干預,也是「飢餓式」計劃配給制,因此企業要想拿到IPO批文和指標,確實比登天還難。IPO排長隊有的要長達兩、三年,這是最大的時間成本和不確定性,一旦成功過會,企業身價百倍,其中有巨大的圈錢機會,也為監管者留下了權力尋租空間。
既然A股IPO如此艱難、成本高昂、風險巨大,倒不如到二級市場尋找一個「殼」公司,只要振臂一呼、股民就會奮勇參與共同炒殼重組,結果就是皮包公司買殼上市、股民買單的不歸路。這樣的曲線上市,誰也管不着,誰也不用求,只要率領股民共赴垃圾股賭博,就有可能操作成功、一夜暴富!於是全民流行暴炒垃圾股,一起參賭破產保殼重組遊戲,享受賭博的過程。
有什麼樣的制度和市場,就會有什麼樣的投資者。核准制就是不讓投資者獨立判斷、自擔風險,而是由監管者辛苦代勞或越俎代庖,美其名曰:保護中小投資者。在核准制下,一些發行人為了拿到IPO批文,甚至甘冒犯罪風險,與保薦人、承銷商合謀,甚至信息造假。同樣,投資者打新、炒新根本不需要自己判斷,閉着眼睛就敢參與。
註冊制掃清制度舊疾
因此,只有IPO註冊制,才能拯救A股市場。只有註冊制,才能讓監管者成為真正的市場監管者,而不再是IPO審批者;只有註冊制,才能讓股民成為真正的投資者,而不再賭博;只有註冊制,才能讓發行人與證券中介承擔連帶的法律責任,並有效威懾證券犯罪與信息造假活動;只有註冊制,才能讓IPO身價暴跌,才能讓「新股不敗」變成「新股破發」;只有註冊制,才能讓垃圾股的殼資源變得分文不值,因「上市易」導致「退市更易」,「死不退市」變成「高效退市」。
到那時,A股市場將會是「大進大出」的大格局。在所有退市公司中,將有一半是自動退市或主動退市,而在另一半強制退市中,又將有一半是因為1元退市標準而退市。這就是IPO註冊制的未來,這就是A股市場明天的希望:慢牛短熊時代將會到來。
最後說明:監管者與投資者大可不必談虎色變,似乎一提註冊制就會心臟驟停。其實,IPO註冊制更適合在市場低位推出。可以斷定,IPO註冊制落地之日,就是A股市場結束調整、向上攀升之時。
作者系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