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首雖然駁通了香港的供應斷層,但香港的供求失衡仍然太嚴重。大家可看看圖表,單看每年初次結婚及單程證來港人數,對比公私營屋的落成量,顯然我們面對空前的供應不足,現在沒有事情比建屋去照顧現在及可見未來的需求更加重要,包括環保。
要解決房屋問題!本來「一字咁淺」,就是去開發土地。
可悲的是,香港不少年輕人不斷阻止政府去開發新市鎮,認為開發會帶來破壞環境,甚至為了保護環保不去開發郊野公園,其實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歪理。
事實上,發展不是一定要和環保有衝突,不正確發展才和環保有衝突。
英國環保名城巴斯(Bath),不是人打造出來的環保城,其實是數百年來悠遊閒逸不變的度假勝地。
我的細仔到巴斯申請入學,看見巴斯環境一見傾心,低密度、高協調,人為建築天衣無縫地「鑲嵌」在大自然之中,難怪是國際環保運動的主場。
大家也有到新加坡旅行,走到近年開發的濱海灣花園,他們完全明白什麼是在開發中令社會更環保和綠化。新加坡比香港土地更少,但他們懂得善用土地。你說新加坡不夠綠化嗎?在公園中,我們看到開發之後在人類智慧之下,不單只更加綠化,連用陽光和水也環保及循環再用。年老或傷健人士亦可以透過設施享受到高山遠景,享受到大自然的水聲和風吹。
其實,政府的洪水橋發展的規劃已比以前的新市鎮進步了很多,在風的流動、綠化、減碳排放上也有突破,但是沒有人去讚揚鼓勵而已。
協調發展勿走極端
「環境生態保護的意思不單是保衛,還有發展。」以上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先生(1910年發表)留給後世的說話,當時只有「環境生態保護」(Conservation),並沒有今天的環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概念。
Conservation強調發展與保衛同等重要,我認為社會發展到現在是更需要這原始的概念。
近數十年,我們的確看到人類發展大自然是用「開發」的態度,「開發」的確是容易忽略保護及與大自然的平衡,這引致近代環保的概念也以「限制」為主力。但和香港追求民主一樣,是各走極端的悲劇,發展和環保站在了對立面,欠缺了中間的平衡,因而忽略了在資源日益短缺的未來,「發展」及「管理」才是更重要部分。
環保是管理社會資源的問題,用環保去阻止社會發展,結果只有益了發展商,環保保護的,恐怕是地產霸權。要救下一代的方法,只有宣布恢復類似「八萬五」等政策。
推動錯誤的環保價值觀念去窒礙香港發展,實際是環保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