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貝格隆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施宏毅希望做到「複製成功,阻止失敗」的理念,誓要做「香港巴菲特」/大公報記者李潔儀攝
常言道,股市暢旺時,會有人輸錢損手,反之,跌市也有大贏家。「80後」年輕人施宏毅由炒美股開始,賺過大錢,亦輸過身家。幾經收集數據、研究,創製出圍繞「目標、策略、工具」三大手段的投資心法,希望做到「複製成功,阻止失敗」的理念,誓要做「香港巴菲特」!/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施凌創辦人之一、貝格隆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施宏毅,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早在加拿大修讀機械工程時,開始投資股票,曾經以少量資金購買雅虎(Yahoo)股票,持貨短短數月便勁賺六倍。
入市前要做足「功課」
所謂「食髓知味」,當年回流香港身負80萬港元學費債項的施宏毅,雄心壯志決定乘勝追擊,八年間運用窩輪、期權、外匯、孖展等所有衍生工具炒賣,結果輸多贏少,更有一次「睇錯市」,在兩日內幾近把自己所有的財富輸掉。
施宏毅憶述,2006年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核試,原本估計股票市場會大跌,怎料港股卻倒升兩天,他所買入的恒指認沽證(Put輪)落得應聲倒地的下場,眼巴巴地看着70%身家蒸發。
痛定思痛,施宏毅當時決定閉關一星期,把從學堂上、財經書上學到的技巧,總結成為一套系統,得出能有效提升投資回報的技術。他認為,不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總之正確使用均沒有分任何門派。
「市場上有『五窮六絕』、『黃金交叉』要入貨、補裂口,通通不好信,而遇『死亡交叉』時入市,有70%機會準確。」施宏毅直言,市場上有很多投資招式,惟未必招招有效,投資者入市前要做足「功課」。
「投資者往往跌入一個陷阱,就是由想賺錢到最終入市買賣,過程中完全不明所以,沒有思考應該利用哪種工具,形成不理解地贏錢或輸錢。最後,在股壇上贏了,可是卻沒有辦法保證重複,惟輸錢倒是有機會重複。」施宏毅表示,希望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投資心得,提出「複製成功,阻止失敗」的理念。
在他的投資組合中,賺得最多要算是騰訊(00700)。「在50多元買入騰訊,如果升到100元時要沽貨,很容易,問題是倘若利用估值模型,便可以知道一隻股份到底有多值錢,這樣沒有那麼容易錯失機會,不會出現『贏粒糖、輸間廠』」。
籲70%資金買股 港美股各半
施宏毅提出三項投資手法,首先要明白投資的目的,「你想賺一部iPhone,還是對生活有新規劃?」其次是策略,投資者要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而非「跟大隊」投資。最後是工具,要考慮利用哪種工具來達到目標。「我時常說,沒有理由採摘粟米要用機關槍,也不會用小刀來打仗吧!」施宏毅認為,三項手法缺一不可。
以現時全球經濟環境來看,施宏毅建議,把70%至80%投資資金投放到股票上,當中以港股及美股各佔一半,其餘則以商品、外匯等作為對沖工具。
不過,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宜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才決定資產配置和是否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