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跨國社企助’邊青‘融入社會

時間:2016-06-10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柯尼卡美能達香港董事長葉卓雄/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傳統社企給予外人的印象是非牟利機構,惟來自日本的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就希望打破有關觀念,在香港成立首間由跨國企業建立的社企“i-Transform Station”(iTS),務求做到自負盈虧,在幫助一些“邊青”、“隱青”重新融入社會之餘,又能把握現時“無紙化”的需求,持續經營下去。

  柯尼卡美能達香港董事長葉卓雄表示,iTS工作是為機構將以往大量的文件電子化,由於目前香港的租金上升,令放置文件的成本持續上漲,配合母公司柯尼卡美能達亦有銷售掃描器產品,因此公司看中市場需求旺盛,成立了iTS。他指出,一些大公司有過百萬份文件,單單一間大企業的文件就可能需要花半年時間處理。

  至於為何會選擇以社企的方式營運。葉卓雄表示,對社企的認識是源於一篇關於社企的報道,從而有所啟發。他又指,過往柯尼卡美能達都是十分重視社會責任(CRS)的公司,會定期舉辦一些環保活動。但是當他向母公司提出成立社企時,管理層都對社企的概念認識不多,惟仍支持他作嘗試。反而在內部討論時,遇到的反對聲音則較大,質疑為何不直接從街外聘請,而偏要安排一些職位為“邊青”及“隱青”。不過,葉卓雄認為,一間大企業有責任為社會做多點,認為值得冒險。

  現時坊間亦有不少社企,但是大多由非熟識經營生意的人士建立,而由大企業成立的更加少。葉卓雄稱,由於目前社企創立者都不是從事商業出身,即使有其社會責任能吸引客源,但是大多因欠缺從商經驗,令業務最終都要虧損,並給予外界認為社企就是非牟利機構或是需要補貼。

  葉卓雄表示,社企的營運模式就應該像普通私營企業,提供100分的服務,而不是只做到80分的服務,再依靠“社企”這一招牌去吸引客人,因社企要面對的是市場上其他私營企業,若服務水平跟不上,最終仍會被淘汰,因此iTS對服務要求很高,對於聘請後的問題青年要求與普通職工無異。

  iTS透過與其他社福機構合作,在社工的協助下,會安排有關問題青年到公司面試。葉卓雄稱,為提供機會給予來面試的年輕人,一般只要願意來面試作簡單對答後,就會安排他們上班,工作待遇與一般員工無異,要求亦會一樣嚴格,採用寬進嚴出的方式。

  推廣社企能自負盈虧概念

  葉卓雄稱,目前公司有三分一的員工原是“邊青”及“隱青”,目的是想有關青年能真正融入社會中,而公司的待遇亦不薄,起薪大約是一萬元,五天工作,超時或假日工作會有額外薪金。由於公司生意持續向上,未來會持續增聘人手。他表示,大多來工作的問題青年態度良好,又指即使是從普通途徑聘請的員工亦有工作態度不好者。

  葉卓雄表示,有關青年未來可以到其他公司工作,發揮自身潛能,或者留在公司升職成為工作團隊的組長,以自身的經驗帶領新入職的同事。此外,他亦希望能將社企的概念推廣下去,特別是公司的客戶,希望他們了解到社企並非是一間非牟利企業,而是能夠自負盈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