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應有新一輪大發展。中國的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無論在產能及技術上均已領先世界,必須繼續上進以鞏固優勢,同時在其他新能源方面也需有大發展,既可搶佔先機,又可促進更多元化的能源供給。目前中國風光水電裝機總量已超過火電,乃一重要里程碑。
中國的風光發電設備產能及出口均已領先世界,成為世界綠能的主推力,相關供應鏈及產業鏈已相當完備。產能擴大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創新出現在兩方面:一是製造優質先進產品迭出而成本下降,令競爭力日強。二是應用新設計新模式日增。例如風電設備正走向海上、超大型化、頁片材料轉向矽纖維甚至碳纖維。更重要的技術突破是跨越強風停機,成功利用颱風大量發電。又如太陽能已製成新材料提升光電轉換效率,並拓展應用到超高溫熱力源和光伏板大面積覆蓋水面、山坡及荒漠,還可結合種植養殖業發展。與此同時,風光能源仍有許多潛力待開發,海外亦有許多新構思,中國必須跟上,以免被人「新道超車」。值得注意的新趨向包括:風能方面的垂直軸風車、小型家庭用風車、適裝建築風車、洋船用風帆和更具革命性的無移動部件風電機等。光能方面有超級新光電材料如生物質、量子質及其他非矽材料等。應用方式有太陽塔發電、薄膜及溫室多層光能利用等。
地熱與海洋能源具潛力
中國水電資源及裝機總量均居世界第一,發電能力已逾4億千瓦。建壩及水輪機技術均處領先地位。總括來說,「十五五」期間主要可再生能源方面,風光必須着重進一步作突破性技術開發和應用場景創新。水電則要努力完成雅江下游超級電站及其他大河的梯級站建設。此外,還要十分重視開發其他較被忽略的新能源,或是可再生或是供給巨大接近無盡者。
海外在這方面有幾個熱點中國必須跟上:(一)藍氫。此乃地下原生氫氣,稍前在法國發現後多國都開始尋找,有估計地球蘊藏量大可供長期採用。中國在開發氫能上頗有成績,更應努力尋找。(二)地熱。深入地下可得熱能,供應無窮無盡。對此近期海外關注度大升,出現了一些新技術及新應用模式,在此領域中國竟少見地落後於美國,必須及早趕超勿浪費資源。(三)海洋能源,包括海浪、海流、潮汐、海水溫差鹽差等。近年海外應用熱潮漸見,出了一批新項目。中國其實亦有初步研發,但未有大規模組織開發利用。顯然「十五五」在以上幾項必須加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