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火紅的內地電視劇《生萬物》,改編自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得主趙德發的長篇小說《繾綣與決絕》。原著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述說山區土地變遷的故事,貫穿四代人的生命歷程。我錯過捧讀原著小說,就將電視劇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來觀賞。
同類型劇集的故事脈絡,大多是展現環境與個人的互動關係,以至個人如何與時代和命運互相糾纏。由是,若要故事能夠吸引觀眾,枝葉情節要引人入勝,人物個性要愛恨分明,全劇方可引發觀眾的情緒共鳴。《生萬物》有着扎實的原著故事作為劇本基礎,更容易達到目標。
《生萬物》以魯南的天牛廟村作為背景,土地養育黎民百姓。地主富戶寧家、費家,以及佃農封家的三個家庭為主線角色。前二者是封建時期的田地財主,後者是莊稼農戶,三個家庭各自為主,本來互不相干。故事起始,寧家千金綉綉被馬子幫(土匪)綁架,要求高價贖金。綉綉的父親寧學祥是舊社會典型的守財奴,不肯提交贖款。封家的莊稼漢子封大腳自小頃慕綉綉,於是奮不顧身深入匪穴作出營救。綉綉最終逃出生天,自此成為封家媳婦,與原家庭作出決裂。
三十六集故事將時代變遷娓娓道來,綉綉與大腳二人合力推進主線,周邊其他角色建構不同細節。全劇主線清晰、枝葉豐盛,角色個性鮮明,情節恩怨分明。雖說整體方向都是意料之內,但是劇情的轉折仍然吸引觀眾追看。主要角色都倚賴土地而生,以耕種糧食為天職,可是環境變化以至其他人物的入侵,令到原本單純的莊稼生活產生各種事端,人生百態展露無遺。
劇集尾聲發展至抗日戰爭,原本與世無爭的天牛廟村被日軍霸佔土地,村民被迫為日軍耕種麥田。封大腳與村民不想助紂為虐,佯裝山火焚毀麥田,也不願白白將農作物給予日軍作糧餉,成為總結全劇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