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戰勝利80周年 強軍之路(下)/從追趕到跨越 威武之師鑄新質戰力

時間:2025-09-02 05:02:32來源:大公报

  圖:從追趕到跨越 威武之師擎起民族脊樑

  新世紀新時代,電磁彈射航母、萬噸大驅、高超聲速導彈、隱身戰機、中程反導系統、信息化坦克等一批位居世界領先水平的國產先進武器,磨礪了大國長劍,鑄就了和平金盾,威武之師鑄新質戰力。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維護和平、保家衛國的力量和底氣更加強大。這是對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最好的銘記,是對英勇犧牲的先烈和無辜死難的同胞最好的告慰,是對偉大抗戰精神最好的繼承和弘揚。\馬浩亮(文)

  2005─「爭氣機」猛龍過江 實戰名揚天下

  世紀之交,多款「爭氣機」,助推空軍作戰體系大幅躍升。1998年,殲-10「猛龍」戰機首飛,2006年入列,中國有了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三代戰機(按照新的代際劃分為四代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機的國家。殲-10後來陸續有了改進型號殲-10B/C,成為空軍「三劍客」之一。2025年,殲-10CE在巴基斯坦空軍的空戰中,一戰成名天下聞,展現了超強的機動性、超視距空戰、電子對抗等綜合戰鬥力。

  另一種「爭氣機」是空中預警機。2003年和2005年,空警-2000和空警-200相繼首飛成功,具備很強的對空對地對海搜索能力。解放軍擁有了「空天中軍帳」,能夠及時搜索發現敵方艦艇、戰機、導彈,並透過數據鏈為本方的戰機、導彈實施打擊提供引導,為海軍艦艇提供敵情與引導反艦導彈。

  2001年,長劍-10首飛,2006年入列第二炮兵(火箭軍),這是中國研製的第一型戰略巡航導彈。中國成第三個實現自主研製對地巡航導彈的國家。此前的「紅鳥」巡航導彈,曾用於空軍、陸軍用於戰術打擊,而「長劍」巡航導彈由二炮掌握,與「東風」彈道導彈並列為當時二炮的兩柄重劍。紅旗-9防空導彈在1997年服役,後續衍生出紅旗-9B/C等型號,廣泛列裝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和海軍的大型驅逐艦,成為中國遠程防空的主力。

  海軍則迎來一波「下餃子」。054型護衛艦首艦馬鞍山艦2005年服役。093型攻擊核潛艇2002年下水,2007年服役。中國海軍速度最快、隱身效果最好的水面艦艇022型導彈快艇,2004年服役,是全世界第一種採用高速穿浪式艇設計的導彈快艇。鷹擊-62和鷹擊-83反艦導彈,配備於各型驅逐艦、護衛艦,豐富了海戰體系,並衍生出潛射型和空射型。

  2015─威龍領銜「三劍客」 無人戰機系列化

  2015年是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極其重要的一年,「史上最強軍改」大幕拉開,軍隊領導指揮管理體制全面重塑,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組建。這一年還首次舉行了以抗戰勝利為主題的大閱兵,成為展示武器裝備發展建設的獨特窗口。

  2011年服役的99A型重型主戰坦克,成為解放軍第一型信息化坦克,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直-10武裝直升機,服役陸軍航空兵,成為「飛行陸軍」的首席作戰平台,其搭載的天燕-90導彈,是全世界第一款武裝直升機專用空空導彈。紅旗-17防空導彈、紅箭-10反坦克導彈、「山貓」全地形車,為陸軍提供了立體化、快速化的作戰手段。

  2011年首飛的殲-20「威龍」戰機,在2016年服役,標誌着中國空軍進入隱身戰機時代,與殲-16、殲-10C成為空軍「三劍客」。運-20遠程運輸機、空警-500預警機、空潛-200反潛巡邏機等大型特種戰機試飛或量產,形成了空前完備的空中力量體系。尤其是空警-500為殲-20進行預警、引導,令「威龍」完全有實力與西方大國的先進隱身戰機對抗空天。無人機進入大爆發階段。「彩虹」「翼龍」系列無人機,在偵察、打擊方面發揮越來越多樣化的作用。

  在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有「關島快遞」之稱的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首次公開亮相。首艘航母遼寧艦2012年服役。052D型驅逐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071型綜合登陸艦、901型綜合補給艦、「和平方舟」醫療船、926型潛艇支援艦等不同類型的艦船加速服役,為航母遠洋作戰、渡海登陸作戰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5「三航母」時代 突破第二島鏈

  從2015年到2025年的十年間,堪稱是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創新領跑的各種「第一」層出不窮。不同類型強軍重器,紛紛入列各大軍兵種。陸軍配備了191型「遠箱火」、15式「新輕坦」、181型155毫米「全球最強卡車炮」、直-20通用直升機。陸軍突破傳統陸上作戰模式,鍛造陸海空立體化作戰體系。

  海軍進入「三航母」時代。遼寧艦、山東艦雙航母編隊遠航第二島鏈,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服役在即。全球首艘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四川艦下水。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成為奪島登陸的立體化平台。055型萬噸驅逐艦,成為航母首席「帶刀侍衛」。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殲-35隱身戰機、殲-15D電子戰機、攻擊-11無人機、直-20突擊直升機等各型艦載機,極大提高了航母戰鬥群和「兩攻」戰鬥群的戰鬥力成色。

  各型導彈,成為創新力度最大的領域之一。機動發射的東風-41、擁有分導式彈頭的東風-5B、改進型東風-31AG,成為洲際彈道導彈的「三劍客」。094A/B型戰略核潛艇,搭載巨浪-2/3潛射洲際導彈,進一步升級海基核打擊能力。

  全球第一種實戰化部署的高超聲速導彈東風-17,能夠以滑翔彈道突破敵方防空體系,進行致命打擊。新一代陸基巡航導彈長劍-100,成為全球第一種全程超音速的巡航導彈,不僅可以攻擊地面和半地下固定目標,也可以攻擊航母等海上大型運動目標。

  紅旗-19防空導彈,撐起中程反導保護傘,與紅旗-9B/C形成搭配,進一步織密防空體系。萬噸大驅搭載全球第一型反艦導彈鷹擊-21,令反艦彈道導彈打擊體系從陸地延伸到了深藍遠洋。各種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裝備層出不窮,新域新質戰力壯我軍威。

  回溯歷史,從1945年唯一一架日本製教練機,到五六十年代引進仿製蘇聯戰機,再到八十年代之後仿製法國直升機、追趕對標美國戰機,而今的中國,在戰鬥機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這是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80年代來艱辛探索、自立自強的真實寫照。中國強大的科技研發體系、工業製造能力和完備產業鏈條也經受了充分的檢驗。

  「這次閱兵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門和長安街,更多的強軍重器,必將再一次驚艷全世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