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視點超群/全球經濟邁向滯脹\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 超

時間:2021-09-28 04:51:09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官方數據與絕對值計算數據無偏離

  碳中和是中國與西方大國的共同利益訴求,推進雙控是「十四五」規劃之中的事宜,並在碳中和國際大背景下進一步加強。雙控將進一步推升商品價格,全球經濟進一步走向滯脹,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和商品出口國,在滯脹環境下,中國面臨的外部關係大大緩解。未來需要關注G20峰會關於碳中和,以及全球經濟協同面對滯脹問題的進一步討論。

  針對能耗雙控及其他碳中和政策所帶來商品價格大幅上行的內部代價,需要通過貨幣寬鬆等方式,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對中國而言,能源匱乏與人口質量紅利並存,推進碳中和時機正趨成熟。對於西方大國而言,推進碳中和有助於其在國際貿易和全球治理中獲取更大的利益。當前碳中和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重要變革領域,多國已經通過立法、提出立法草案、納入政策議事日程等方式積極推進碳中和進程。

  碳中和碳達峰是長期目標,「十四五」規劃強調能源雙控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之一,被列入「十四五」規劃二十大數字目標,平均每年需要降低2.9%左右。

  供給收縮 推升商品價格

  8月發改委披露上半年能源雙耗達標情況,青海、廣東、雲南、寧夏、福建、江蘇、廣西等省份在能耗強度和消費總量兩方面均未達標,考慮決策層對能耗雙控達標的堅定決心,第四季冬季用電、供暖等能源需求較大,筆者認為未達標省份下半年推進壓力較大。8月以來,未達標省份近期整改調停措施推進較為積極,青海、寧夏、福建、廣東等地先後召開能源雙控專題會議,明確通過限制生產、兩高項目自查自糾、錯峰生產、追責到人等方式,在年內務必完成達標目標。

  能耗雙控影響下,供給收縮將進一步推升商品價格,中國通脹壓力部分向外輸出,全球經濟進一步走向滯脹。而美國PPI、CPI雙高,CPI已經連續四個月位於5%以上,通脹壓力更大,其財政貨幣工具已過度使用,逆周期政策面臨退出甚至轉向,通脹上行和經濟回落的雙重壓力使得美國有意願在貿易領域與中國達成合作。

  拜登上任後一直開展意識形態外交,持續拉動盟友孤立中國。但當前中國向全球輸出的高性價比商品,有助緩解通脹壓力,任何跟中國脫鈎的發達經濟體均將面臨更為顯著的滯脹壓力。中國的生產出口能力將成為未來外交的重要籌碼,減少中國被孤立的可能。貿易領域,美國受通脹壓力影響,可能尋求降低中國關稅,中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可能性也將明顯增加。除貿易領域外,前期部分遺留的外交問題可能在這一窗口期得以緩和或解決。

  下季貨幣政策料寬鬆

  前期外向型製造業受益於海外沒供給積累了一定利潤,但出口大概率面臨下行壓力,利潤對相關企業的支撐可持續性不再,當前在雙控及其他碳中和政策,上游價格大幅上漲,給中下游企業帶來較大壓力,政策着力保市場主體。一方面通過減稅降費及相關貨幣政策工具,減少了失業(底線一)壓力;另一方面,保市場主體意味着中游不出清,PPI向CPI難以有效傳導,使得居民消費價格(底線二)壓力很小。對於中下游企業面臨的壓力,需要央行通過再貸款、降準降息等方式幫助解決,因此筆者料年內貨幣政策延續寬鬆,仍會降準及定向降息,2022年第一季四箭齊發寬信用,經濟不會失速,而今年第四季貨幣寬鬆仍驅動股債雙牛。

  在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形勢背景下,筆者預計今年G20峰會上,針對短期訴求中美希望達成一致的意願較強,但外交談判都帶有一定不確定性。談判的不確定性主要取決於中美雙方實力的動態變化,需持續關注變化趨勢。滯脹是各個國家都不願意接受的經濟結果,當前發展中國家疫情控制乏力,供給恢復較為緩慢,短期內依然需要中國作為彌補海外供需缺口的主要力量,因此,對高耗能行業的限產節奏是否會被納入此次G20議題值得關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