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足球不君子\耶生

時間:2018-06-26 03:15:53來源:大公網

  日本隊的一場世界杯賽事,守門員因為反應慢,接到皮球時已經在網窩內,他即時反應是把球移到白界線上,好讓球證以為這個攻門沒有奏效。最後當然不得要領,皮球有感應,過了白界線,球證會知道,過後,有人說日本守門員是騙子,某種意義上這個指控不能說不成立,但深入探討的話,其實足球相較於其他運動,不算一個很君子的競技。

  從小處說起,兩個球員爭球,球出了界,二人都會一同舉手,告訴球證是對方最後觸球,我方應得一個界外球。當然,有時候在爭奪過程中千鈞一髮,真的不知道是誰,只能「鬥快舉手」,但有很多時候其實都很明顯,不會不知道。再來就是前鋒在禁區扮跌倒博十二碼,這情況隨着現代足球着重防守令入球難度提高之後,幾乎成了戰術的一部分,但諷刺的是,能博到的機會不多,而球員的「演技」在慢鏡頭下表露無遺,導致某些球員因為是「慣犯」,日後在禁區內真的被勾跌,球證也因為先入為主而視若無睹。但即使如此,球員博十二碼仍樂此不疲,可憐是球迷,要看一些沒心入球的前鋒。

  國際足協有一段時期為了改善足球的形象,提倡了一些公平競技的原則,如甲隊有球員受傷,乙隊把球踢出界,讓隊醫落場給甲隊的球員治理。然後,甲隊得到的界外球,會擲回給乙隊,球迷也會報以掌聲。豈料這一番好意最後也變質,起先是甲隊擲界外球時,不是直接擲回給乙隊,而是在乙隊的後半場把球踢出界,讓乙隊在自己相對危險的地方得到一個界外球,而甲隊則派球員人盯人企圖把控球權取回,組織攻勢。後來,有球隊演變至讓球員倒地扮傷,迫對方把球踢出界,而這情況通常是,甲方久攻不下,乙方突然來一個反擊,有人數上的優勢時,甲方就有球員受傷了。久而久之,球隊也不再因為對方球員受傷而把球踢出界外,公平原則形同虛設。

  足球,除了競爭,還有爾虞我詐,還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噢,這不單是比賽,還是人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