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非借不能讀也。」袁枚這句話堪稱至理名言。讀借來的書,「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而讀自己的書,則往往一再犯「拖延症」,不幾日便束之高閣。筆者雖也忝列愛書之人,但現在讀書時間卻越來越少。原本睡前翻幾頁書的時間,常被手機、平板電腦奪去。偶爾買本書,則往往難以逃脫「姑俟異日觀」的宿命。
熱衷買書結果變成「書櫥」或「守書奴」的例子,現實中也不鮮見。至於借書,好像跟電報、寫信一樣,已加入供緬懷的行列了。
久病成醫,終於找到一種治療讀書拖延症的好辦法:書非站不能讀也。書店有個好處,就是從不趕客。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就站在書架旁邊翻起來。此做法好處有三。一是有效率。站着時,雙腿會自動提醒你抓緊時間,快點多讀些內容,而且站着不容易犯困,讀書也必專,歸書也必速,不必頭懸樑錐刺股就可集中精神。二是有益健康。上班族平時久坐不動,多站一會兒有利於新陳代謝。第三點最直接,如今書越來越貴,動輒上百元。能夠站着讀完,是囊中羞澀者的福音,也杜絕了買來的書灰絲蒙卷的命運。
三毛說:「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書本裏不能談節儉。」其實書本也可以節儉,當然不是節儉時間,而是節儉金錢。站着讀書,既省錢,又鍛煉,還高效,何樂而不為呢?蕭伯納也有一句名言:「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能得到心之所愛,另一種是得到了。」也有作家說,這恰是人生的兩大快樂。而站着讀書,正好介乎二者之間,雖沒有得到書本身,卻又得到了書中的知識。樂事一件。
不過,站着讀書次數多了,對書店難免有愧疚感。故此,有時候在店裏買個冰箱貼或幾包牛軋糖,為書店營業額做點貢獻,心理上好過一點。自然,遇到品質上乘、值得典藏的書籍,也是會不惜掏錢購買帶回家珍而重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