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接連出事,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和南非等國近期不是金融市場動盪,便是經濟表現不濟;最新統計顯示,新興市場在五月份錄得的資金淨流出,創年半以來最多。然而,這些消息卻未阻華爾街對新興市場的樂觀情緒,高盛、大摩等對該市場仍十分看好。雖然新興市場國家目前的確未出現大規模危機的跡象,投資者亦用不着過分擔憂;不過,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已成定局,新興經濟體所受到的威脅只會愈來愈大。
高盛認為,新興市場的基本面不錯,近期的壓力測試已證實可以抵禦美國的持續加息。摩根士丹利則認為,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率較高、通脹率則較低,經常帳的狀況亦較2013年為佳。鄧普頓基金更趁着最近發展中國家市場波動增持新興市場資產。
不過,高盛、大摩和鄧普頓所看好的是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其他如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大行仍然建議不宜沾手。阿根廷和土耳其面對的問題,同樣是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面對的問題。就以走資為例,亦並不局限於阿根廷和土耳其,五月分外國投資者合共在新興市場的債券和股票市場撤走了123億美元資金,為自從2016年11月以來最高。受影響下,新興市場近日股市走勢令人擔憂,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已連跌四個月,是自2016年2月以來最長跌勢,連帶新興貨幣亦錄得自2016年來最嚴重的兩個月跌幅。
更嚴重的是,大摩新興股市指數連日下跌後,在周二已出現了死亡交叉(即50天平均線低於250天平均線)的熊市信號。雖然近年每次出現死亡交叉後,新興股市在一年後都不跌反升,但這畢竟是個利淡信號,投資者實在不可不防。
總言之,在金融海嘯後一直依靠發達國家量化寬鬆催谷起的新興股市和債市,在美國帶頭加息下,資金亦自然要回流到歐美市場。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因為金融根基不穩固,所以在美國加息不久後便出事,實力中等的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泰國等又是否有足夠力量抵禦美國更高的利率呢?相信就連華爾街大行也不敢作出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