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信任經濟」\葉歌

時間:2018-06-04 03:15:54來源:大公網

  互聯網時代,隨着網約拼車、網約民宿、網上貸款、眾籌等「共享經濟」形式的不斷湧現,名聲也成了一種資本。我們在網上各種不同情境下的「排名」、「反饋」都將決定他人是否信賴我們,是否願意從我們這裏購買商品、勞力、技能,又是否願意為我們提供相應的空間、商品和技能。所以,共享經濟的根基是「信任經濟」。克林頓基金會前總裁、創意孵化器The Collaborative Lab的創始人Rachel Botsman如是說。

  經濟順利運行的確需要一定程度的信賴,否則我們怎麼敢坐飛機、建立銀行帳戶、去醫院看病?如果沒有起碼的信任,我們又怎麼會選擇在某些網站登記、註冊,留下包括出生日期、銀行帳戶、信用卡號碼、個人婚姻狀況在內的私密個人信息呢?不過,Botsman還聲稱:網絡時代的信任經濟可督促用戶愛惜羽毛,潔身自好,以免留下不良記錄。這就難說了。

  且不提令人驚心的網絡詐騙或讓人糟心的網絡騷擾。只看最近臉書(Facebook)幾千萬用戶的資料被英國不良商戶非法獲取,並被用來設計針對性的政治廣告,蠱惑人心,操縱選情,就已搞得大西洋兩岸民情洶湧,總裁朱克伯格被要求去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回答問題了。

  而且,信任再重要,我們也要意識到它的局限。比如,我們傾向於信任與自己文化背景、價值觀相似的人。作為群居的社會動物,有了三觀相似的支持者,我們才敢於冒險,不怕失敗。但只和臭味相投者交往也容易加深固有成見,意識不到自己的偏見。

  不管科技怎麼發達,經濟怎麼繁榮,社會要健康,關鍵還在人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