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品味生活/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講述千年漕運故事

時間:2025-09-16 05:01:26來源:大公报

  左圖:展覽內的沙盤直觀展現大運河的流經範圍。右圖: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外形似「運河之舟」。

  九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又到了賞秋的旅遊季。從香港搭乘航班,僅需要3.5小時就可以來到這座有着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從首都國際機場出發,沿途經過三元橋、酒仙橋、朝陽公園等地標,約1.5小時的車程就可到達通州一帶。在這裏可以欣賞大運河的古老蹤跡,探索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和北京城市圖書館,感受城市的歷史古蹟與書香氣息。\大公報記者 顏 琨(文、圖)

  路過大運河的堤壩,便來到有「綠色空間」之稱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這裏位於大運河南岸,西以東六環為界,南至京塘公路,佔地面積683公頃。公園內綠樹成蔭,道路兩旁還設有市集、打卡活動等。

  逾千件文物還原大運河演變史

  與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接壤的三座現代化建築便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建築,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藝術中心。作為通州的三大文化地標,它們於2023年底建成啟用。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外形恰似「運河之舟」,場館由屋頂造型像「船」的共享大廳、像「帆」的展陳大樓以及休閒水街組成,其設計理念來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

  館內,「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展」以歷史上的大運河與北京城的密切聯繫為策展角度,用超過1000件文物和藝術品,還原大運河發展演變史。

  其中,來自金代宣威將軍石宗璧墓的墓誌拓片上,清晰寫着「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於通州潞縣台頭村之新塋」,這是第一次在北京發現「通州」字樣的藏品,印證了通州在歷史上作為水陸要地的定位。

  另外,展品中一塊長66厘米的銘文金磚,亦見證大運河漕運歷史。這塊金磚經由京杭大運河從蘇州運至北京,由糧船或民船搭載,運至通州後,再轉送到營繕工程工地。作為明清兩代由皇家指定於蘇州立窰燒造的高規格御用地磚,金磚常常用於宮殿、壇廟、陵寢、園囿,每塊金磚側邊刻有燒造時間、尺寸、督造官員、監造官員姓名。欣賞完大運河的動人故事,不妨前去大運河的遺跡處看看。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離最近的運河故道遺跡僅600米。

  AI構建虛實交融的閱讀世界

  在大運河博物館的旁邊,是北京城市圖書館。兩座建築以林蔭小路相連。北京城市圖書館外觀方正,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北京城市圖書館分為森林書苑、古籍文獻館、非遺文獻館.地方文獻館、少年兒童館、元宇宙體驗館等區域。

  進入圖書館內,延綿起伏的「山谷門廳」映入眼簾,兩側是不規則的「書山」,更有形如銀杏樹的柱體高聳入屋頂,頂部由無數葉子組成,四面是開闊的大落地窗。沿着台階走,沿途看到不少市民在各個空間內安靜讀書或是自習。站在平台上,可以透過玻璃幕牆看到位於對面的北京藝術中心的全貌。

  在館內參觀,可以直觀感受到館內對AI的高度運用。無論是元宇宙體驗館內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虛擬與現實交融的閱讀世界,還是多維機器人館員為讀者送書到桌,科技為閱讀帶來更多便利。

  北京藝術中心是由三座弧形屋面的白色立方體組成,立面像百葉般從建築一角打開,即可看到前廳的玻璃幕牆。因其設計理念源自通州運河沿岸的古糧倉,又被稱為「文化糧倉」。這裏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多功能廳、室外劇場5個演出場所,可同時容納5500人觀看演出。北京藝術中心的開幕大戲是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此後,雕塑展覽、話劇、音樂會等活動接連舉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