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現代「四業主義」\輕 羽

時間:2025-08-26 05:02:39來源:大公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逐漸步入知識型社會,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甚為吃香,被稱為未來社會棟樑。據說當年的大學生追求學業之餘,對生活亦有不少憧憬和計劃。現在互聯網上的資料顯示:「自一九七○年代後,香港經濟起飛,市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已由基本的溫飽,提升至置業(屋仔)、結婚(老婆仔/老公仔)、汽車(車仔)、寵物犬(狗仔)或嬰兒(「BB仔」),這種生活態度被戲稱為『四仔主義』。」

  有關「四仔主義」,多年前香港開始冒起的原創音樂劇亦曾着墨。音樂家潘光沛於一九八七年創作,被喻為香港其中一齣音樂劇先驅的作品《黃金屋》,當中便有四位演員合唱歌曲《四仔主義》,引來年輕觀眾極大回響。時至今天,香港社會已經千回百轉,最近我聽到一個新名詞:「四業主義」。

  回想起來,「四仔主義」在當年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而產生,不無因由。直到現在,年輕人開始懂得循序漸進,邁步而行。先是求學階段,年輕人必須注重「學業」。相比幾十年前,現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增,本科生已經不算吃香,研究生以至博士生更能為未來增添個人實力。畢業之後,不需好高騖遠,應把握任何一個「就業」機會,將書本知識在職場實踐,從中獲取工作經驗,並且開拓人際網絡,為未來發展奠下根基。倘若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有信心,年輕人便可嘗試「創業」,尤其是近年香港有很多不同資助或基金,為年輕人提供開業的本金。即使可能賠本,但也可以賺取實戰經驗。

  每人都想安居樂業,即使不會成為大老闆,只要有穩定工作,最後便能實現「置業」的夢想。我覺得這種「四業主義」符合現代香港的實際環境,特區政府亦有不同政策予以支援。年輕人有了明確目標,未來就在自己掌握之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