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國際機場持續進行科技創新,提升營運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今年9月才出任機管局企業發展執行總監的何達,過去曾在Aryaka Networks、Juniper Networks、Cohesity、ARRIS、思科及香港賽馬會等機構擔任高層職位,在業務轉型及數碼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這次是何達上任後首次接受媒體訪問,剛踏足航空業的他,對機場業務發展侃侃而談,更大讚香港國際機場科技的發展,直言未來要保持領先,就要靠創新來進一步提升效率及客戶體驗。
以人臉代替證件自助通過保安和登機閘口、毋須再取出電子設備和液體等作安檢……何達表示,香港是首個讓旅客以人臉識別技術貫穿所有離境檢查點的機場,也是第一個提供手機特快行李託運服務的機場。「機場運作很複雜,如何做得好又安全,客戶體驗優且成本低,科技就可能讓我們更上一層樓。」
在何達看來,機場每一項解決方案的誕生,除了技術,也涉及商業流程、機場系統、規範等的配合。「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但要真正落地,需要考慮很多東西。」他以「登機易」為例,以人臉代替證件,當中便涉及私隱和航空等條例,也牽涉不同部門之間的參與和溝通。
研AI與機器人應用場景
何達指出,未來機管局在數碼化和創新方面,將循三大方向進行規劃。一是利用科技和自動化提升機場效率和客戶體驗,如便利通關等;二是期望能打造「線上機場」,融入登機報到手續、購物、銀行和叫車等服務;三是進一步探討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在機場場景的應用,如利用機器狗進行防煙門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