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市場割裂/地方壁壘加劇價格戰

時間:2025-09-22 05:02:18來源:大公报

  價格戰的背後,反映出市場同質化與產能過剩的深層問題,而地方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割裂。有專家建議,應推行「階梯式」精準扶持政策,以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地方補貼存在多種形式:部分省份設立技術標準壁壘,要求政府採購必須選擇本地品牌,外地車企則需繳納「環保費」;有些地區為吸引車企建廠,提供超常規的土地優惠與稅收減免;還有個別城市以「安全」為名,限制非本地品牌的充電樁接入系統。

  專家籲合作促進技術突破

  2014至2024年間,中國汽車銷量增長800萬輛,年均增長率為5.6%。數據顯示,今年內地近50家新能源車企中,僅有比亞迪、理想等少數企業實現盈利。與此同時,經銷商面臨進銷價格倒掛的問題,倒掛率最高達-22.8%,導致多家老牌經銷商陷入財務困境。供應鏈壓力也傳導至上游,寧德時代電池價格下降18%。

  針對行業存在的補貼依賴現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提出,應建立「階梯式」精準扶持體系。政府資源應聚焦於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鏈短板突破,避免大水漫灌式的輸血補貼。她同時建議,應同步推進信用體系升級與金融創新,通過提高市場透明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形成「技術─資本」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劉英還指出,近期中美關稅政策調整,雖然短期內增加了汽車出口壓力,但長遠來看,將有助於淘汰那些依賴造假和地方保護的低效企業。「有實力的車企正在通過全球產業鏈布局,及自主技術創新尋求突破。」她認為,這種倒逼機制,將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促使企業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不應成為「內捲」的契機,而應是實現「增量擴容」的機遇。他呼籲車企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新技術、新業態創新發展,打造價值提升新引擎,拓展利潤增長新空間,最終構建合作共贏的產業新格局。\大公報記者任芳頡、郭瀚林 實習記者宛辰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