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經過50年耕耘,宜家家居(IKEA)已成港人集體回憶一部分。面對市民消費習慣改變,以至來自其他電商的競爭,IKEA正思考未來發展方向。IKEA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李超誠(圓圖)表示,近年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經營模式,目前正在爬梳整理,預期明年初作總結,屆時將要決定哪些模式可以繼續,「有邊啲可能會let go(放手)」。
IKEA現時在沙田、荃灣、銅鑼灣、九龍灣設有大型分店,暫時未有開新店計劃。李超誠接受訪問說,是希望「take a break,停一停,諗一諗。睇下邊啲model work得更加好,邊啲model我哋可能未必再繼續。」
在最近幾年,IKEA積極探索不同模式的營運策略。例如在愉景灣和奧海城的Market Place開設面積較細小的店舖。IKEA今年也曾嘗試在荃灣如心廣場開pop-up store(快閃店)。李超誠透露,IKEA是在測試店舖大小,以至店舖所在地區的人口規模,希望能找出最佳的營運模式。
雖然本港零售業近年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李超誠認為香港市場仍有很多發展潛力,主要是市場仍有需求。整體而言他認為「有危有機」,例如近年增加不少新來港人士,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網上購物近年漸趨流行,惟他指本地店、實體店仍有優勢,尤其對銷售家居、家品的行業而言,「touch and feel(摸上手)的購物體驗」對顧客仍很重要。宜家提供的售後服務,例如售賣的床褥和沙發都提供長達10年的品質保證。」
網站及APP將加AI應用
IKEA自2017年起開始拓展網上銷售,線上銷售額由推出首年佔大約5%,持續增加至2024年的大約25%。他說IKEA計劃於2027年推出嶄新的公司網站與手機APP,有可能滲入人工智能(AI)元素。他估計在未來3至5年,線上銷售佔比可提升至大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