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第八屆年度論壇昨日舉行,為香港綠色周揭開序幕。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昨日在香港舉行第八屆年度論壇,為「香港綠色周」揭開序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長久以來一直在亞洲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處於領先位置。2024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超過800億(美元,下同)(約6240億港元),其中綠色債券約佔該地區總額的45%。預計2025年上半年可持續債務的發行量超過340億元,按年增長15%。\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麥晉瑋
可持續金融產品方面,現時有逾200隻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基金已獲證監會批准,其資產管理總值(AUM)超過1400億元,在3年內已增長超過50%。這些數字,充分表明了香港作為綠色融資和投資中心的角色日益增強。
雖然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在可持續金融市場的佔比仍然偏低,陳茂波形容其正在獲得市場關注,發展前景相當可觀。他說,轉型債券在「東盟+3」市場的可持續債券市場中僅佔約3%,認為香港有潛力成為轉型金融中心,幫助難以減排的行業「脫碳」。
運用AI 推動減碳規模化
儘管全球面臨地緣政治挑戰,陳茂波形容香港的立場不變,繼續致力成為全球綠色轉型中可靠的合作夥伴。他續說,香港正迅速發展成為綠色科技樞紐,積極吸引世界各地領軍的綠色企業落戶。有見人工智能(AI)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的潛力巨大,許多人工智能驅動的減碳方案具有規模化的潛力,香港亦已將AI列為重點發展的核心產業。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在當前複雜地緣政治、貿易不確定性,以及急需採取氣候行動的背景下,香港憑藉獨有的優勢,可引領亞洲乃至全球綠色轉型。
香港正持續擴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定位為區域性綠色金融科技中心,去年推出的《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已覆蓋12個主要經濟活動,規範綠色分類,減輕「漂綠」風險,加強投資者決策的資訊。目前更在擴展目錄的分類,擴大行業及經濟活動範圍,包括轉型元素,以及其他可持續活動,加強香港作為領先可持續及轉型金融樞紐的角色。
許正宇續說,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今年已發布《香港綠色金融科技地圖》,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亦已批出60個綠色金融科技方案。香港也會探索與其他央行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碳信用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馬駿:協會推網課培育人才
展望未來,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內地均具備優勢,在帶領亞洲應對氣候轉型方面可擔當關鍵角色。香港不僅具備條件,更肩負重任,可作為區域平台推動標準制定、政策對話、產品創新和能力建設,特別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
為支持香港擴大可持續金融領域的能力建設與人才培育,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宣布試行推出「HKGFA-CASI可持續金融高級研修班」線上課程,冀便利學員可獲取自主進度的培訓課程,同時掌握全球與區域可持續金融市場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