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上周到訪北京期間,向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彙報工作計劃。
羅淑佩於本周一(7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當局會短、中、長期發展海島海岸旅遊。短期將加強維港觀光遊,打造圓圈式的遊覽路線,坐船可去到東九龍、尖沙咀、西九龍,以至中環、灣仔一帶;中期會「拆牆鬆綁」推動發展船上垂釣和煮食;長期發展片區打造度假旅遊。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文)大公文匯全媒體(攝錄)融媒組(製作)
羅淑佩表示,向夏寶龍主任彙報了文體旅局在文化、體育、旅遊和盛事等方面的工作,夏主任很關心香港的旅遊發展,勉勵文體旅局要用好香港的海島海岸資源。「香港是福地,海島海岸線世界知名。夏寶龍主任勉勵我們要用好這一方面。」羅淑佩說。
政府支持商界投資開發
羅淑佩說,搭天星小輪遊維港欣賞兩岸風光,很受旅客歡迎,除了現時有水上的士穿梭往來紅磡、尖東和中環,她認為可更好地用好維港,「啟德體育園已啟用,郵輪碼頭是很漂亮的地方,東九龍的鯉魚門將於今年內啟用新的停泊上岸台階,有助更好地遊覽東九龍的水域,西九文化區也有一個登岸設施,會在今年內落成。到時候坐船就可以去到東九龍,以至尖沙咀、西九龍,甚至去到中環、灣仔一帶,可以有一個圓圈式的遊覽方式。」
羅淑佩透露,有商界人士考慮投資海島遊、海岸線旅遊,或可令海港遊更豐富,當局會大力支持,並且做好促進角色。
中長期發展垂釣遊片區遊
她說中期而言,局方計劃發展垂釣的旅遊活動,「香港有很多很漂亮的海島,但有些未有水電供應,大規模的登岸旅遊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但可做垂釣旅遊,例如釣到漁獲,可即時拿回船上簡單煮食,有更新鮮的體驗。」不過,牌照方面現時仍有掣肘,她認為,「只要是為香港好,拆牆鬆綁絕對不是問題。」
旅遊片區是海島旅遊的長期發展措施,羅淑佩說,發展局已就三個旅遊片區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並會探討興建遊艇停泊位,機場城市亦會興建幾百個遊艇泊位,「我相信這些措施都會令香港的海島海岸旅遊,有更新的產品。」
旅發局預期今年訪港旅客有4900萬人次。羅淑佩說,訪港旅客七成八成是內地旅客,海外市場自去年開始保持雙位數增長,今年首兩個月增長逾20%,長途市場澳洲增長亦達30%。
追求旅客量也要註重體驗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大受歡迎,往打卡的遊人人潮難疏導。羅淑佩說,樂見旅客來港行山,局方需和運輸及物流局、小巴營運商、的士營運商商討改善安排,但認為要小心平衡,避免危險,「山徑遊人人數不能太多,否則大家體驗不好。有人覺得增加車輛和配套設施,比如讓的士不斷駛入,我認為未必是最好做法,可能會令車比人多,削弱大自然郊遊的體驗,所以要小心拿捏。」
她分享在農曆年初四到麥理浩徑行山,見到不少旅客帶着營具去浪茄灣紮營,也有人只是行山。她認為除了追求旅客量外,也要註重旅遊體驗。當局推廣行山路線時,需再加把勁,多宣傳其他山徑。「我最近行過大嶼山,從大澳行去二澳都唔難,沿途風景也好,是不錯的一日遊路線。」
現時旅客喜歡在大街小巷發掘打卡點,不少旅客反映,本港的公共設施有優化空間,例如增設公眾休息座位、街邊垃圾桶等。羅淑佩說,樂意在不影響行人路流通的情況下增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