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患者目前情況穩定。他過去三個月並沒有出境紀錄,因此列為本地個案。\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右圖:居於青衣曉峰園的男病患昨被證實為本港第三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將對附近一千五百戶居民進行排查。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本港昨日錄得第三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45歲男患者居於青衣曉峰園,在上環信德中心上班,潛伏期曾到過葵涌廣場一帶,感染源頭有待確認。衞生防護中心將對曉峰園附近1500戶居民進行排查,並於今日起在葵芳邨、長亨邨和上環設醫護站,為出現症狀居民進行評估。
查找源頭 追蹤隱形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最新確定患者有長期病患,於10月30日出現周身發熱發冷,手部關節痛、皮疹等病徵,11月1日向私家醫生求診,同日轉介到瑪嘉烈醫院急診室求醫,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穩定。中心追查患者過去三個月的旅行紀錄,發現其未有出境,故列為本地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日見傳媒時表示,現時未能確認患者於何處感染,由於患者並無到過首宗本地個案的居住地鳳德邨,但潛伏期曾到出現過輸入個案的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故當務之急是對曉峰園、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三區進行大規模滅蚊,並主動追蹤隱形個案。未來數天會為患者住處附近約1500戶居民作排查。衞生署同時會做基因分析及對比過往輸入個案,了解感染源頭。
歐家榮表示,今日起會在葵芳邨、長亨邨和上環設醫護站,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呼籲青衣曉峰園、葵涌廣場及上環信德中心一帶居民,如於10月1日後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症狀的人士,應盡快求醫或聯絡中心。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英表示,署方在接獲個案後已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在管轄區內進行防蚊滅蚊措施,亦已巡視曉峰園環境,對適合滋生蚊蟲的地方提出防蚊建議,及在葵涌廣場附近展開初步調查,並於今日在曉峰園及患者曾到訪的地點進行訪問工作。
霍明英指出,青衣、葵芳及上環三地近期蚊患指數均在10%以下,證明蚊患情況不嚴重。歐家榮補充,近期天氣轉涼,降雨變少,各區蚊患情況不嚴重,預計病毒爆發風險不高。
另外,就黃大仙鳳德邨本地感染個案跟進,中心過去一星期為近1.1萬名居民評估,40人有輕微病徵,39人血液報告顯示無感染,餘下一宗仍在化驗。
大公報記者昨晚7時許在曉峰園附近,未見有相關部門進行滅蚊工作,有街坊如常於鄰近的寮肚路花園散步消遣。曉峰園居民李先生表示,屋苑附近蚊患情況不算嚴重,但指屋苑近山,多少都會有蚊子,「我家已安裝好防蚊紗窗,不會過於擔心。」
居民湯先生表示,日後外出會噴蚊怕水,「自從出現輸入個案後,食環署進行的防蚊措施、加上現在天氣逐漸轉涼,蚊患情況好了很多。」他說,若出現疑似病徵,會到健康站抽血檢查,有備無患。
居民劉先生表示,屋苑清理工作做得好,蚊患情況不算嚴重。對於屋苑出現本地個案,他表示會加強防蚊,例如會穿長袖衣服覆蓋外露皮膚,亦會讓家中小孩攜帶蚊怕水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