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青藏高原上「中華水塔」三江源水淘洗出的堅毅和清新,承載着「深耕黃河文化、厚植青海故事」的美好夙願,7月26日晚,由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青海省演藝集團創排的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在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劇場上演。
這部反映「生態保護、源頭擔當」的舞台藝術作品《大河之源》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視角,講述着發生在中國「母親河」源頭的故事。「我」,一個來自沿海地區的遊客,在探訪河源文明的旅途中結識了當地巡山隊長扎西和他的夥伴們,還有他美麗的女兒卓瑪。在這裏,「我」看見了記載中國最早舞蹈的彩陶,看見了清晨背星辰水的少女,尋訪了「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河源,還有那些常年在這裏守望着山水的質樸、善良、勇敢的人民。
婀娜多姿的舞蹈肢體語言,多媒體美輪美奐的三江源美景,恢弘的音樂與劇情嚴絲合縫,酣暢熨帖,將觀眾帶入神秘壯美的三江源頭……觀眾們不僅深深被「扎西」等三江源護衛者的英勇事跡感動,也被劇中熱情好客、載歌載舞的高原兒女和高原生靈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所感染。
舞劇《大河之源》的執行導演何滔介紹,該劇從創作到開始排練,歷經了三年之久,《大河之源》的主創團隊特意多次去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區採風,觀察當地自然風貌、地域文化及其民族特色,並前往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了解青海地區的彩陶文化和河湟文化,廣泛收集創作素材後,才完成了劇本的創作,將大河之美搬上舞台。
「舞劇《大河之源》是一部用肢體語言表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舞台藝術作品,由人物扮演鳥獸,用舞姿比擬水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我在劇中有多段雪豹獨舞、動物群舞,以及雪豹與扎西互動的雙人舞,通過舞蹈的表達,展現高原生靈曾面對的屠戮及瀕臨滅絕的困境。」扮演雪豹的女舞者完瑪卡卓說到。
執行總監、演出總監索南達爾吉說,「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殷殷囑託,《大河之源》將生態文明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蘊於整部作品之中,向人們傳遞守護三江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努力把黃河源頭文化深遠的時代價值和意義傳遞給更多的觀眾,把青海故事和青海聲音傳播的更遠。
「這是一首盪氣迴腸的大河之歌,通過這部作品,讓我認識到保護水源、愛護野生動物、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觀眾張海燕說。
「當看到了為保護藏羚羊而犧牲的扎西時,我不僅肅然起敬,正是因為當年「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和他的隊員們不畏艱險與犧牲的付出,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生態文明,他們才是我們當代年青人應該追捧的英雄。」
據了解,該劇作為青海省2020年度重點創作劇目,先後在青海、河南、北京、上海、廣州、寧夏、山西、天津、遼寧等多地演出,所到之處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讚譽。截至目前,已完成線下線上演出100多場。
相信通過參加此次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會將萬物有靈的三江源風貌、絢爛多元的青海文化與生態守護者們的英雄故事展現給广大观众,讓大河奔涌在更多人的心裏,共同守護我們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