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國家寶藏 | 夢幻尼雅 絲路精絕——民豐尼雅遺址(1995年)

時間:2022-06-08 14:50:42來源:大公網

  尼雅遺址,位於民豐縣北 100 余公裏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是塔裏木盆地南緣現存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群,1988年和1990~1997年間,中日聯合進行尼雅遺址考古調查、發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全面揭開了這處被譽為「東方龐貝」的沙埋遺址的神秘面紗。根據考古發現並結合文獻,確定尼雅遺址即史書所記漢代絲綢之路南道重要綠洲城邦—— 「精絕國」故地,最終廢棄於 4 世紀末 5 世紀初。

  考古調查顯示,在尼雅河尾閭南北長約 30公裏 、東西寬約 5 公裏狹長的區域內,散布着規模不等的房屋宅院、佛塔、寺院、城址、作坊、田地、墓地、果園等遺跡約百余處,清理出大量建築構件、漢文、佉盧文簡牘文書、佛教壁畫、錢幣、陶器、木器以及料珠、珊瑚等各種飾物。1995年發掘精絕王及貴族墓地,出土以「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為代表的錦繡華服等稀世珍品,是20世紀尼雅考古中收穫最為豐碩的一次。

  專家評價

  尼雅遺址保存狀態之好,文化內涵之豐富,世所罕見。尼雅考古成果,使近百年歷史的尼雅考古學研究、絲路漢晉考古學研究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它將有力推動中國治理邊疆歷史、新疆地區歷史、古代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史等有關學科領域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錦繡裏的「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出自精絕王子墓中,被譽為 20 世紀中國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此錦在繚繞的雲氣骨架中,穿插中國傳統的天文星佔的佔辭——「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小篆文字、圓圈紋表現的「五星」圖案,以及鳳凰——鸞鳥——麒麟——白虎等祥禽瑞獸。織造採用白、青、 黑、赤、黃五色經絲,經密在200 根/cm 以上,花紋流暢自如,極為華麗,代表了漢代織錦技術的最高水平。五色、「五星」,體現漢代陰陽五行思想。以此銘文錦為護臂,反映出精絕王族對中華文化的推崇與認同。

  兩代精絕王

  1995年發掘的兩座男女合葬墓,隨葬品豐厚。墓主人屍體、衣衾保護較好,衣衾面料為漢式五色織錦,高檔精美,當是中原皇家作坊的產品。從織錦上「王候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非同一般的銘文看,更可能是特製的產品。所以,這兩座墓的男性墓主可能為兩代精絕王,墓中大量漢錦當為中原王朝的贈賜品。

  大漠藏珍

  地處絲路要衝的精絕,是一個開放的城邦,發揮着貿易中轉站的作用。在尼雅遺址出土文物中,除了中原的絲綢外,還有銅鏡、漆器,也有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毛織品、珊瑚、海貝、玻璃、瑪瑙,以及羅馬的料珠。

  尼雅豐富的遺存,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精絕城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揭示出西域綠洲與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繫,再現了絲路多元文化交匯、融合的盛況。

  流沙墜簡

  尼雅遺址發現大量漢簡以及佉盧文木簡。西漢統一西域後,漢語文成為西域官方語言。尼雅出土 「倉頡篇」簡文,與中原地區通用的識字課本《倉頡篇》一致。當時使者往來、朝貢、絲路貿易等活動頻繁,西域綠洲城邦均設有專管翻譯的部門和官員。

  木質世界

  尼雅房屋建築流行塔裏木盆地常見的木骨泥牆結構。建築構件工藝考究,有漢式的斗拱、雕花窗格,還有中亞犍陀羅風格的木讬架、雕花門框等。一些木製傢具工藝精細,顯示當地木器製造的發達。

  沙海佛跡

  尼雅遺址佛寺布局與中亞貴霜時期寺院相似,布局嚴整,符合儀軌。佛教木雕和壁畫藝術深受犍陀羅藝術影響。

  紡織服飾精品

  中原的錦繡綾羅在精絕王及貴族的生活用品中應用普遍,衣、褲、鞋、帽、頭巾、手套、香囊、枕頭、覆面等使用絲綢做面料的,比比皆是。除此之外,他們的服飾面料還有來自中亞西亞一帶精紡的高檔毛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