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農」墨重彩 「豐」景如畫 ——六師五家渠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時間:2023-11-30 12:38:11來源:大公網

  在六師芳草湖農場的一塊大田裡,一台安裝有北鬥導航自動駕駛繫統的播種機正在播種棉花(資料圖片)。

  六師一〇三團的一塊甜瓜地裏,工人正在裝運甜瓜(資料圖片)。今年,該團種植甜瓜1.5萬畝,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甜瓜俏銷全國。

  在六師芳草湖農場二十一連一塊冬小麥田裡,該連「兩委」成員(右)與職工一起察看冬小麥長勢(資料圖片)。

  9月,在六師奇台農場三十連,春小麥長勢良好,於9月中旬採收。奇台農場素有「兵團糧倉」的美譽,是新疆和兵團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國家級小麥標準化示範基地。近年來,該場認真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今年糧食種植面積達32萬畝。

  在六師軍戶農場高效農業產業園大棚內,種植戶察看農作物生長情況(資料圖片)。近年來,軍戶農場依託高效農業產業園,打造集旅遊觀光、養生度假、運動休閑、高效農業成果展示於一體的新型原生態農業休閑樂園旅遊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職工群眾增收。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科學謀劃做好「三農」工作,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職工群眾穩步增收,一幅農業強、連隊美、職工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墾區大地徐徐展開。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做好「三農」工作,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六師五家渠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微生物菌肥、種子安全、土壤改良等工作,在糧食生產、職工增收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該師市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推進,一產實現增加值9.7億元,同比增長1.2%。

  良田建設 築牢糧食生產根基

  棉花管理關鍵期,傍晚時分,新湖農場二十連職工劉星逸在棉花地裏察看棉花生長情況,灌渠中的流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以前給棉花澆水時,水流小,尤其是在每年8月份用水高峰期,澆水相對困難一些。今年,瑪納斯河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投入使用後,缺水情況明顯得到改善。」劉星逸說。

  瑪納斯河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於2022年9月開工,主要包括改建新湖農場總灌區及附屬渠道和配套相關附屬設施等。項目建成後,為周邊及下遊29萬畝農田提供了穩定和充足的灌溉用水。

  「項目總投資8400萬馀元,修建和改建渠道28公裏,將灌溉水利用係數從0.61提升到0.65,年節水可達165萬立方米。」六師五家渠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建設管理科負責人王新元介紹說。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建好「兵團糧倉」,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必須有穩定可靠的水源和渠繫作為保障。今年,六師五家渠市預計投入2.74億元,主要用於大型灌區提升改造及部分水庫改擴建等,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堅強有力的水利保障。

  得益於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六師五家渠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建成了路相通、田成方、林渠成網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2022至2023年,該師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17.2萬畝,總投資2.2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成後,在節水灌溉、增加棉花產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新湖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胡志剛說。

  截至目前,六師五家渠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47萬馀畝,到「十四五」末,力爭高標準農田佔比達70%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比例佔灌溉總面積的99%。

  規範管理 建設現代化大農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發揮小麥和玉米制種基地優勢,推動制種基地全產業鏈提檔升級;鼓勵師市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聯合研發、培育、生產優質種子;結合墾區氣候和土壤特點,推廣應用優質小麥、玉米和棉花品種,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奇台農場素有「兵團糧倉」之稱,是兵團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國家級小麥標準化示範基地。該場推行良田、良種、良法、良技、農藝為一體的糧食配套種植模式後,種植戶從中受益,種植積極性高漲。今年,該場小麥種植面積達17萬畝。

  「過去,畝產小麥500多公斤就算高產了,隨着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農業技術人員從種到收都給我們進行具體指導,這幾年,小麥產量逐步提高,畝產能達到800多公斤。」奇台農場二十五連種植戶劉春蘭說。

  在棉花田管關鍵期,六師五家渠市召開現場會,組織各團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連隊「兩委」、種植戶搶抓有利時機,做好棉花田管工作,落實各項技術措施,為棉花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該師市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種植團場嚴格落實「選優品種、增株增穗、寬窄配置、精細播種、精準化控、科學施肥、綜合防治、適時收穫」等八大集成技術,加強標準化管理,助力作物增產增收。

  「職工建立條田檔案,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施肥,都會詳細記錄,為來年抓好農業生產提供參考依據。」芳草湖農場二十一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張建說。

  「如今,從種到收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我種了30多年地,越種越輕鬆。」共青團農場五連職工袁家強感慨道。

  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應用和推廣,讓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六師五家渠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25%,農機具保有量、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和農業新技術應用位居兵團前列。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從半精量播種到一穴一粒、從「人海戰術」到全程機械化,六師五家渠市農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依託兵團獨特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新技術示範和推廣應用能力,該師市農業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作物種植標準化、管理規範化、技術集成化等方面居全國先進水平。

  高產創建 促進糧食豐產豐收

  7月28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對奇台農場冬小麥高產示範田進行測產驗收,奇台農場二十二連種植的新冬52號冬小麥畝產達到898.19公斤,再次刷新了新疆冬小麥高產紀錄。與此同時,該場百畝示範田畝產小麥818.69公斤、千畝示範方畝產小麥787.74公斤、萬畝示範片畝產小麥738公斤,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六師五家渠市堅持糧食生產黨政同責,年初簽訂糧食安全「軍令狀」,實施「三個一萬」高產攻關,落實三級「指揮田」制度。師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形成合力,集中攻關,瞄準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開展高產創建工作,探索方法、科學示範、推廣成果,為職工增產增收、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我們積極和中國農科院、自治區農科院、新疆農墾科學院、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深度合作,同時在師市聚集了國家級、省級和六師農科所的專家,再加上團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連隊技術員和科技特派員,大家一起齊心協力,為糧食高產創建工作出謀劃策。」六師五家渠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旭說。

  2022年,該師市出台鄉村產業振興扶持補助辦法,對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團場分別給予2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獎勵,奇台農場連續三年刷新新疆冬小麥單產紀錄,種植戶拿到了一筆豐厚的獎勵。

  「今年,我種了170畝小麥,按照每畝230元的補貼標準,3.9萬元的綜合地力補貼已經到賬。現在國家政策好,糧食種得多,補貼也多。」奇台農場二十二連職工閆軍說。

  「去年,我們發放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資金近600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近3500萬元。通過落實補貼加獎勵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群眾種糧積極性,讓大家豐產又豐收。」奇台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孫志遠說。

  近年,六師五家渠市着力增強小麥良種推廣輻射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培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增加小麥連片種植面積;通過推進全程機械化種植,推廣適度增密、適期播種、繫統化調、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治、適期收穫等八大關鍵技術,形成優質小麥標準化種植體繫,不斷提高小麥單產。

  科技先行 助推綠色農業發展

  5月20日,在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新疆航天兆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微生物菌劑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可滿足近1500萬畝作物的需求。

  微生物菌劑在降鹽降鹼、減肥減藥、壯根壯苗、穩產增產等方面作用顯著,是一種綠色、無害、無污染的微生物肥料,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我在棉田試驗使用微生物菌劑,保水保肥效果還不錯。今年,我又訂購了80公斤微生物菌劑,計劃在200多畝棉花地裏使用。」一〇二團六連職工周矗說。

  2022年,六師五家渠市大力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農田變良田」工程,引進國內先進的農業生物技術(微生物菌劑)的新產品和相關技術,在棉花、小麥、玉米、瓜果、蔬菜等農作物上推廣應用約100萬畝。統計數據顯示,使用微生物菌劑,在減肥減藥5%的基礎上,該師市小麥增產6%,辣椒、茄子、草莓、人蔘果等作物分別增產33.9%、18.98%、89.74%、15.6%,棉花單產提高7%以上。

  「我在棉花和小麥地裏都用過微生物菌劑,棉花抗病、保墒效果非常好,小麥也達到了預期的產量。」一〇五團七連職工丁洪亮說。

  去年,六師五家渠市成立科技專班,在全師市範圍內推廣微生物菌劑,將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提高了職工群眾保護耕地意識,促進了耕地質量保護與農業綠色健康發展。

  「連隊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8萬畝,去年使用微生物菌劑的作物面積達5000多畝。使用微生物菌劑不僅可以改良土壤,還能減肥減藥,抗病保苗,達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一〇五團七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董曉林說。

  芳草湖農場大力推廣應用微生物菌劑,去年該場大田作物使用微生物菌劑150噸,面積達25.9萬畝,棉花及其他農作物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產量穩中有升。

  「去年,我使用微生物菌劑,棉花每畝地增產100公斤,今年我又訂購了40公斤微生物菌劑。」芳草湖農場二連職工趙黨青說。



文章來源:六師融媒體中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