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師五家渠市濱河公園(資料圖片)。李華北 攝
在位於六師五家渠市的青格達湖旅遊風景區鬱金香園,遊客拍照打卡(資料圖片)。 李華北 攝
居民在五家渠文化廣場跳廣場舞(資料圖片)。 李華北 攝
六師五家渠市鳥瞰(資料圖片)。 李華北 攝
來到五家渠市的人,總會被這座城市山水靈動、宜居宜遊的勝景所吸引。而這背後,是六師五家渠市黨委「生態立市」的決心和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砥礪艱辛。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按照「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堅持市場化、生態化、特色化、片區化、品質化、精細化」的發展理念,拉大城市框架、美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更有引力、更有張力、更有魅力、更有活力的現代化宜居城市。
以綠為筆 繪出城市高「顏值」
綠樹蒼翠欲滴,鮮花交相爭艷,公園廣場隨處可見,滿目都是濃濃的綠色……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奮進新徵程中逐「綠」而行,不斷擦亮「綠色五家渠」生態名片,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使職工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綠色成為師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走進五家渠市北海西街的「海棠依舊」公園,37畝海棠樹在園林工人的管護下茁壯成長。每年春天,海棠花競相綻放,成為這座城市的特色景觀。誰能想到,這個生機盎然的海棠公園,兩年前還是令人「望而卻步」的建築垃圾山。
2022年,為改善北海西街生態環境,五家渠市對北海西街建築垃圾山進行生態治理,清理建築垃圾10餘萬立方米,在清理出來的空地上增補植物,種植紅葉海棠、高山海棠、王族海棠等5個品種的海棠樹9400棵。
同樣位於北海西街的「雙擁園」,通過配備棧道和椅凳,栽種各類植物,打造微地形景觀帶和「軍愛民民愛軍 軍民團結一家親」主題彩繪牆等,為城市增添了綠意,讓職工群眾感受到家門口的小幸福。
像這樣成功改造建設的案例,在五家渠市還有很多。
在五家渠市青湖北路北端的「青山」小遊園裏,精緻的景觀小品和標識牌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醒目的字眼讓人眼前一亮。誰能想到,兩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磚頭瓦塊裸露、塵土飛揚的閑置土地。2022年以來,六師五家渠市城市管理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將裸露的磚頭瓦塊及廢棄土方進行掩埋處理,表層覆上種植土後,重塑高低起伏的自然山形,並移栽樹木、打造花海。如今,這裏不僅成了周邊小區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也為街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共完成植樹造林38萬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129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5.2%,較2021年增長2.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7平方米,「開窗見綠、出門進園,春賞百花、秋觀彩葉」,已成為五家渠市居民的生活「標配」。
五家渠市市政建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發林說:「近三年來,師市投入1.35億元對濱河公園、人民廣場、軍墾公園、北海公園、街頭綠地等進行集中整治。今後,我們將以居民的需求為準繩,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因地制宜見縫插綠,實施微更新、微改造,讓『小而美』的袖珍綠地融入居民生活,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以花為名 打造詩意之城
中秋國慶假期,五家渠市處處鮮花綻放,不僅扮靚了五家渠市的城市景觀,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賞花、遊玩。
在城市建設中,五家渠市積極建設花海綠地,種植牡丹、芍藥、刺玫等20多個品種的花卉,從夏初到秋末,各種花卉漸次綻放,形成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城市園林景觀。
每年4月,五家渠市青格達湖畔,百萬株鬱金香熾熱盛放,粉白鵝黃、奼紫嫣紅,交織出一片七色花海,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踏青賞花,享受美好春光。
自2005年初次引種鬱金香起,美麗的鬱金香已經在五家渠市青格達湖畔連續綻放了18年。從最初的10萬株擴種到320萬株,從10餘個品種發展到120個品種,鬱金香已成為五家渠市旅遊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五家渠這座花園城市,因青格達湖而靈動,因鬱金香而秀美,因軍墾文化而持重,更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凸顯獨特的城市氣質。」攝影愛好者聞新讚嘆道。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以花為媒,持續舉辦鬱金香文化旅遊節、荷花節等節慶活動,積極推動生態、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師市文化內涵,按照旅遊活市的思路,推動旅遊產業全域化發展,惠民之花、生態之花、創新之花、產業之花、開放之花綻放全城,激發了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以人為本 提升城市「品質」
走進五家渠市軍墾公園,只見道路平整、花團錦簇。居民們在公園內伴隨着音樂翩翩起舞,涼亭裏,老人們相約唱響懷舊的歌曲,孩子們則在改造完成的水景區域玩水撒歡。經過提升改造,如今這裏已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現在出門散步,處處都是景觀,口袋公園、沿河景觀帶讓人目不暇接,生活在這座城市真是太幸福了。」在軍墾公園遊玩的市民周新菊樂呵呵地說。
城市融入自然,綠色溢滿城市。六師五家渠市始終註重生態建城,花帶、花壇、草坪布滿大街小巷,居民小區內風景林、花圃、草地「各顯山水」,樓宇、房屋、廠房都散布在蔥蘢的林網之中。
近年來,五家渠市因地制宜打造「五家渠歡迎您」「青山」「新華園」「梧桐花開」等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28個,新增小廣場8處。一塊塊邊角地,在規劃者和建設者的努力下「變廢為寶」,為居民提供更加宜人的城市休閑環境,「生態五家渠」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黃泥地「長出」健身小廣場、荒廢地「變身」口袋公園、斑駁舊牆「穿上」文化外衣……細心的五家渠市民發現,曾經的急難愁盼問題正慢慢消失,周圍的生活環境在發生一幕幕新變化。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市民公共運動場、健身館、口袋公園、街心綠地,推動老舊小區和街區改造,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們將着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水平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效能管理,全麵塑造城市新形象,推動城市更加整潔雅緻、舒適便捷、宜居宜業。」六師五家渠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陳優說。
文章來源:六師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