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有關「十五五」的一攬子部署之中,有兩條值得關注。一是「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二是「暢通社會流動渠道」。針對的是制約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痛點」,也是需要着力推進的「通點」。兩大舉措既關乎效率,實現各種市場要素和人力資源自由流通,充分激發發展活力;也關乎公平,要保障營商環境的公平、人的發展機會的公平。
在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中國擁有的超大規模市場,是巨大的發展優勢。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商品要素大範圍有序流動、高效配置,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才能有效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托舉經濟基本面。不過,目前各種阻礙暢通的問題仍較為普遍。譬如,基礎設施、標準不統一,政府行為尺度「任性」,市場監管執法碎片化、逐利化,以地方保護主義搞「雙標」對待等等,破壞了公平競爭,扭曲了市場機制。
今年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進一步確立了其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這次四中全會,又將其確立為「十五五」中長期重點任務,顯示政策力度進一步加碼。這就需要在「硬件」層面,實現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打造黃金物流通道;在「軟件」層面,在產權保護、市場准入、社會信用、數據流通、資金流動等各方面,形成「一把尺子」,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
「暢通社會流動渠道」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中國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沒有暢通的流動,發展就無從談起。這就應消除各種顯性和隱性限制、歧視,拆解戶籍、地域、社保、年齡等不同壁壘,使人人都能公平獲得發展機會。對於「協和董小姐」「江西周公子」之類現象所反映出的階層固化、利益固化苗頭性問題,予以解決破除。守護好公平正義,才能守護創新活力、發展動力。「十五五」回應了大眾的關切,也帶來更多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