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四中全會公報提出,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要加快先進戰鬥力建設,推進軍事治理現代化,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四中全會對國防與軍隊建設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目標,指明了戰略方向和原則,提出發展路徑,亮點頗多。公報明確「十五五」時期軍隊建設核心方向:一是如期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將是「十五五」時期國防建設重點,具體落地就是要完成軍隊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三化建設」。
二是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軍隊建設的強軍思想和政治屬性,貫穿始終的根本原則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築牢政治根基。
三是重申「三步走」戰略,在2027年達成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完成「三化建設」,實現國防和軍隊發展階段性突破,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躋身全球軍事強國前列。
四是指明了多元化協同發力的強軍路徑。科技賦能,將最新科技成果深度應用於軍隊建設。依法治軍,推動軍隊走正規化建設道路。
宋忠平指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就是全會針對當前複雜國際形勢提到了「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模式,當前我國與周邊國家及美國等國之間存在潛在軍事威懾與鬥爭風險。邊鬥爭強調的是要應對非戰爭形態的軍事威懾與軍事外交博弈;邊備戰指的是要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強化「打大仗」的戰備能力;邊建設則強調的是,在鬥爭與備戰中,借鑒過去和現代戰爭經驗,發現自身短板,同步推進軍隊現代化,最終提升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核心能力。 大公報記者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