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紀念光復80周年 共同守護歷史真相 37分鐘版馬吉影像在台灣首映

時間:2025-10-25 05:02:52來源:大公报

  圖:台灣民間舉辦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活動,現場放映37分鐘版馬吉影像微紀錄片。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南京報道:10月24日,台北市文山區景興路的平行空間─左翼書坊,「影像的力量」光復八十論壇系列之一的首場活動開場,87年前南京大屠殺期間由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像機秘密拍攝的揭露日軍暴行的唯一動態影像37分鐘版在台灣首映,一幀幀黑白畫面,復原和定格那段苦難深重的民族歷史。台灣文史學者、海潮智庫執行長林深靖表示,抗戰歷史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書寫,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共禦外侮的深刻記憶,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我們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共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攜手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珍貴影像重現血淚歷史

  線上、線下參加此次論壇的兩岸學者、嘉賓共有50餘人,其中有台灣海潮智庫執行長林深靖,台灣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傅琪貽,台灣喆閎人文工作室創辦人暨執行長楊善堯,法國里昂第三大學教授蘇哲安(Jon Solomon),台灣民間歷史學者郭譽孚等。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常務理事吳永毅主持論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與台灣光復80周年。80年前,中國人民歷經14年浴血奮戰,終於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台灣,也隨之回到祖國懷抱─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首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沉淪走向復興的關鍵轉折,是全體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歷史豐碑。

  論壇現場開場播放的微紀錄片《南京大屠殺鐵證:馬吉影像揭開日寇獸行》,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地方部根據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提供的37分鐘版馬吉影像聯合攝製。這是37分鐘版《馬吉影像》核心片段在首次在台灣放映。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血腥屠殺30多萬手無寸鐵的平民與放下武器的士兵,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年,約翰.馬吉冒着生命危險,秘密使用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了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自2017年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力追蹤、全程推進37分鐘版馬吉影像從紐約回歸南京。2019年12月13日,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畫面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的紐約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吋盤」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年9月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向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頒發「感謝狀」,感謝大文集團對促成約翰.馬吉影像37分鐘「一吋盤」被該館永久收藏的大力支持與全程推進。

  大文集團歷史專著備受好評

  「我們特別以放映馬吉影像作為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系列活動的開篇,是因為從這些珍貴影像中看到的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苦難記憶,是兩岸共同努力、鍥而不捨地為歷史留證的執著。」

  今年4月,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撰寫的歷史紀實著作《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在台灣出版後引發熱烈反響。台灣知名媒體人唐湘龍搶先在「飛碟聯播網」《飛碟早餐 唐湘龍時間》欄目中專題推薦此書,分享該書讀書體會是此次論壇的核心內容。

  「馬吉留下的影片為抗日戰爭中這場慘劇留下了無可辯駁的證據;目前網絡上看到的南京大屠殺照片或影片片段,多數取材於此。這本書詳細記錄了各方人士鍥而不捨尋找這些影片的過程。」曾任台灣大學校長、計量經濟學家管中閔特別在臉書上發帖:「在書中看到這麼多人為保存歷史記憶而努力,令人感動萬分。」

  楊善堯是大學歷史教師。「這二十年裏,台灣的課本被改得實在太多。現在『00後』的學生不見得會知道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楊善堯表示,他在課堂上講授抗日戰爭歷史時,向學生們推薦這本書,「你們應該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作為歷史紀實專著《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的出版方,楊善堯表示,「這本書在台灣出版後,獲得非常大的反響。」他說,雖然這本書的內容讓他感到沉重,但這是「歷史的重量」。在台灣光復8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讓台灣民眾重新回顧南京大屠殺歷史,共同守護歷史真相,弘揚抗戰精神,凝聚民族共識,就是出版這本書最大的意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