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暑期新疆博物館日均接待人次過萬

時間:2023-07-09 14:11:00來源:大公網

  「佉盧文的木簡,毛織的氍毹,青銅製作的玉援戈,這些文物以前我只在圖書上見過,今天在新疆博物館收穫太大了。」湖南長沙的高中學生郭映鷗7月7日與父母來到新疆旅遊,在烏魯木齊的第一站就是打卡新疆博物館。

  隨着暑期到來,新疆博物館日均參觀人數已經過萬,最高達1.3萬人次,參觀者中外地來疆遊客佔比大幅增加。

遊客在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展區參觀。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銀璐攝

  為保證參觀者入館參觀的舒適度、體驗感,新疆博物館通過預約、分時段限流等方式,保證參觀者的觀展質量,同時增加講解員數量,提升講解能力,並保障電子導覽的便利使用。

  「新疆歷史文物展」、「國博廳」的「吉金鑄史——青銅器裏的古代中國」和「共有的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陳列展」等展陳,通過文物實體展陳、數字化展陳、數字沉浸式體驗空間、手工互動裝置、數字互動遊戲等,讓參觀者多渠道認識文物的年代、產生背景、現實作用以及歷史價值。

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上的陶瓷品受遊客關註。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銀璐攝

  一撥撥青少年參觀者來挑戰「新疆歷史文物展」陶器展櫃旁配套的文物拼圖遊戲,用最短時間拼出陶罐的樣貌;喜歡編織的參觀者會在手工編織的體驗模具上,按圖解嘗試用古人的方法來完成一片麻布的編織;絲綢之路商旅通關互動遊戲吸引着大家挑戰自己的記憶力、辨別力和反應速度。

  「去年『新疆歷史文物展』開展時,我恰好在烏魯木齊出差,參觀後覺得非常有價值,今年就帶兩個孩子來長長見識。」重慶遊客杜宇罡說,這個展的亮點之一就是能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在觀展中動手、動腦,直接拉近人與文物、歷史的距離。

  郭映鷗暑假有一個作業項目是「文物裏的中國」,在新疆博物館裏她採集到豐富的製作素材,「我計劃做一期食物主題,用新疆出土的黍、粟、麥、餃子、點心、麵餅等,展現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今年6月新疆博物館的「國博廳」對外開放,首展「吉金鑄史——青銅器裏的古代中國」,160餘件(組)青銅器展示着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脈絡。

  「這樣集中地看青銅器展覽還是第一次,在3000年前,我們國家的工匠就有製造重器的能力,真的讓人驕傲和感慨。」廣東肇慶遊客樊冬說,這些文物讓自己對中華文化更有自信。

  7月8日下午,距離閉館還有半小時,新疆博物館文創區的收款台前還排着十幾個人。「我很喜歡這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圖案元素的提包,設計雅緻,有紀念價值。」北京遊客鍾敏買了提包、手賬本、遮陽傘,她評價新疆博物館的文創實用性和美觀性都滿足她的需要。

新疆博物館文創區根據石窟壁畫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銀璐攝

  文創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虎紋圓金牌、阿斯塔那古墓唐代女俑、克孜爾石窟壁畫等文物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很受外地遊客歡迎。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