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非遺援疆的「國家行動」

時間:2021-11-08 11:31:35來源:新疆文旅之聲

  展覽開始前,就有觀眾早早在外等候,有人專程從其他區縣趕來觀展,希望與非遺傳承人建立聯繫……近日,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引起了熱烈反響,5天展期內現場參觀者超過2萬人次,線上直播瀏覽量達5000萬人次。

  19個對口援疆省市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與新疆本地非遺同台,展覽上一幕幕和諧共生的文化景觀帶來了令人難忘的體驗。作為文化和旅遊部、各援疆省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及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的務實舉措,這次展覽堪稱近年來文化潤疆、非遺援疆生動畫卷的美麗剪影。

  政策賦能

  非遺援疆增認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潤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

  2019年,在內蒙古考察並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不斷鞏固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的認同。文化潤疆,潤的是人心。其中,源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非遺,涉及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

  5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對口援疆工作會議上,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指出,要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旅遊興疆戰略為著力點,加大對口援疆工作組織保障力度。長期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實施了一系列支持新疆非遺工作的重點工程項目和活動,在新疆哈密設立了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解決工藝難題、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華文脈——新疆非遺保護記錄工程」等工作;搭建溝通橋樑,幫助新疆拓展國際國內合作空間,推動新疆非遺成果走出新疆、走出國門等。各對口援疆省市將文化援疆、非遺援疆納入對口援疆政策體系內,開展了大量支援新疆非遺的項目,或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新疆非遺保護、傳承注入新活力;或幫助搭建非遺產品展銷推廣平台,為新疆非遺宣傳普及增添新動能;或開展培訓指導,舉辦專題講座,為當地村民創業致富開闢新路子。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部署和落地,有力支持和促進着新疆非遺事業的發展。

  人力財力物力全面支援

   非遺援疆「一盤棋」

  對口援疆是一場凝心聚力的「國家行動」。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把對口援疆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着力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支持、開展文化幫扶、支持旅遊發展、扶持人才建設,陸續開展了大量工作。非遺援疆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各地將文化放在援疆工作的重要位置,細化非遺援疆舉措,形成了非遺援疆「一盤棋」,取得了援疆實效。

  文化和旅遊部針對邊疆地區設置的非遺傳承人具體研培任務,在切實幫助傳承人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和保護傳承水平。北京組織非遺領域藝術家到和田交流、創作和展演560餘場次,帶動當地手工藝工作者和群眾參與2萬餘人次。2018年以來,上海為新疆承辦5期非遺研培班,培養新疆地區非遺傳承人110人。如今,這批非遺傳承人又成為當地開展非遺研培的主力軍,用學到的非遺保護傳承利用先進經驗方法反哺當地發展。

  江蘇先後爭取援疆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資金21萬元,舉辦2批次文藝表演團體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培訓班,提升伊犁文藝院團管理素質和伊犁傳統音樂類非遺人才的培養。

  

  河北將非遺「進校園」「在社區」等非遺保護實踐經驗嫁接過來,幫助巴州小學建設非遺傳承基地,通過定期開展校園非遺講堂,普及非遺知識,手把手講解非遺技藝,讓小朋友們從小愛上傳統文化,激發巴州地區非遺活力。

  山東把握農民畫這一非遺交集,以日照農民畫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抓手,組織日照非遺保護中心會同非遺專家,赴新疆麥蓋提對刀郎農民畫進行實地調研,3天走訪10多地,形成2萬多字的申報材料,成功幫助新疆刀郎農民畫申報本地區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河南與對口支援地區哈密建立了豫哈兩地非遺保護傳承合作機制,助力哈密傳統刺繡、木卡姆、剪紙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還將部分非遺展品贈予哈密,哈密木卡姆等新疆非遺代表性項目也常常亮相河南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雙方形成了良性互動,共同造福人民。

  一次次活動、一個個項目,將曾經相距千裏之遠、萬裏之遙的各地各族群眾的心緊緊相連。

  機制平台效應漸顯

  非遺援疆久久為功

  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援疆工作更加註重長效機制和平台建設。非遺保護協作機制則是文化潤疆工程的重要組成。

  

  作為文化和旅遊部援疆工作內容之一,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本身就是一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為各地與新疆建立深度交融機制搭建的平台。展覽結束後,對口援疆的19省市的非遺代表性項目還進入了新疆14個地州市,走進景區、學校和社區,以精彩的非遺成果展示、成熟的非遺傳承經驗,推動新疆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湖南連續3年將吐魯番葡萄溝設置的疆內首個「非遺集市」展示傳承工作經費納入預算。目前,吐魯番市文化館與湖南長沙雨花非遺館已結成非遺旅遊產品合作單位,合力推動非遺創新性發展。

  河北利用「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等線上線下大型宣傳、展示、推廣活動,為巴州的特色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宣傳、展示、展銷平台;在河北博物院常設的「非遺會客廳」中,增設新疆非遺的相關展覽,讓更多民眾了解新疆豐富的非遺資源和獨特的風土人情。

  北京等多個地區為對口支援新疆的區縣繪製了非遺地圖,促進了新疆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為非遺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天津、山東等地則利用文化和旅遊展會平台,推動新疆非遺保護傳承的成果轉化,讓新疆的非遺「走出去」「活起來」。

  吉林以傳統中醫藥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為抓手,加強中醫藥方面的交流幫扶;組織專家力量加強新疆阿勒泰地區中藥材產業鏈頂層設計;協調吉林修正、吉林敖東、吉林萬通等8家省內知名藥企考察團對阿勒泰地區中草藥產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原材料購銷、飲片加工、投資建廠等方面形成多個投資和幫扶意向。

  上海還計劃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市場資源、國際化等優勢,實施「定製化」的精準支援策略,加大非遺領域培訓交流、產品流通,促進新疆非遺宣傳推介和民族文化交流,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多方多面的政策給力支持,多姿多彩的展示展演交流活動,多種多樣的資源平台互聯互通,促進了新疆內外各族群眾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往來互動。站在新起點,矢志新奮鬥。文化和旅遊部還將持續務實推進非遺援疆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挖掘文化基因,凝聚人心,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故事。各地精準發力,促進新疆本地非遺保護傳承能力的提高、政策體系和機制的健全,擴大非遺輻射帶動力,為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動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