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文博院黨組書記侯漢敏一行前往輪台縣,調研「兩漢西域都護府軍政建置體系考古」重大課題子項目——奎玉克協海爾與卓爾庫特古城考古工地,在田野工地為一線的考古隊員們上了一堂特殊生動的黨課。

向考古隊員們贈送學習材料
侯漢敏首先與考古隊員們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劃時代、裏程碑意義, 其中「四個偉大成就」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四個莊嚴宣告」彰顯了民族自信,「九個必須」系統闡述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經驗啟示和根本要求,為新征程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明確了前進方向;要深刻認識我們黨創造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造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要深刻認識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的精神之源,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知行合一。

在卓爾庫特古城考古工地講黨課
針對考古隊伍中年輕人較多的特點,侯漢敏引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對青年殷切期盼的原文,指出青年是時代責任的擔當者,是整個社會中最具有朝氣的一股力量,這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動力所在,也是歷史得以延續的基礎。考古隊員們所發掘、探索的西域都護府遺址,實際上是國家統一與國家治理的體現,倍受國內外關注。做好西域都護府遺址群的考古發掘、研究、保護和利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具有重要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大家能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條件艱苦的戈壁荒漠中從事考古工作,非常難能可貴。她勉勵和期望參與發掘的高校學生和年輕的考古工作者能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探索西域都護府遺址的科研工作結合起來,繼續在新疆這片廣袤的熱土上揮灑青春的汗水,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

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
通過學習交流,考古隊員們倍受鼓舞。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博士生娃斯瑪激動地講到:「我是生長在新疆的一名維吾爾族學生,我的成長離不開黨的關懷,我高中時便在內高班讀書,後來又考入北京大學,一步步的成長經歷,離不開黨的好政策。現在能夠回到家鄉,能有幸參加西域都護府遺址這樣具有重要意義的考古工作,我感到非常驕傲!」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張相鵬說到:「再一次重溫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回顧黨的百年歷史,我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年輕的考古工作者,深感新疆考古工作在構建新疆歷史方面的重要作用,深感考古工作服務新疆工作總目標的歷史使命。我將繼續發揚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學習成效不斷轉化為工作動力,為西域都護府遺址的探索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奎玉克協海爾古城考古隊營地講黨課
隨後,侯漢敏聽取了兩個工地考古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陳凌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黨志豪的彙報,實地察看了考古發掘現場,細緻詢問了項目進展及後期的保護利用情況,對現有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她指出,經過4年的科學發掘,西域都護府遺址群的發掘、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從現在大家的發掘研究看,奎玉克協海爾古城是目前新疆考古發掘年代最早城址,卓爾庫特古城是漢晉時期塔裏木盆地北緣一處高等級的中心城址,對確定西漢西域都護府治所遺址邁出重要一步,對實證漢代中央王朝對新疆的管轄和治理具有關鍵性意義,實屬不易。這些成果的取得來自於一線考古人員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區內外團隊的密切合作,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內地院校,在田野考古實踐中,積纍了新疆文物考古機構與區外科研院校深度合作的寶貴經驗,合作出成果,追求見精神。在做好發掘工作的同時,還應精心謀劃,提早規劃,注重文物保護工作的跟進與成果的適度合理利用,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用考古實證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更好服務於文化潤疆事業。

現場聽取考古項目負責人工作彙報

考察考古發掘現場
侯漢敏還仔細查看了野外駐地生活設施,親切詢問了每位考古隊員的工作生活情況,對酷暑高溫下堅持奮戰在一線的考古隊員們表示衷心感謝,對他們不畏艱辛、嚴謹認真的工作精神予以充分肯定,併為大家發放防暑、防蚊物資,希望大家心情好、身體好、工作好。考古一線工作的隊員們內心感到無比溫暖,工作勁頭倍增。

向卓爾庫特古城考古隊贈送防暑、防蚊用品

向奎玉協海爾古城考古隊贈送防暑、防蚊用品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考古隊與卓爾庫特古城遺址考古隊分屬新疆文物考古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兩家單位。在四年的田野發掘中,兩支隊伍精誠合作,團結奮鬥,合作互贏,在工作中相互探討、共同提高,在生活中相互關心,團結友愛。同時搭建開放式平台,先後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合作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兩支隊伍中以80、90後為主,凝聚和展現了新一代新疆文物考古事業的年輕的力量。考古隊員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滿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期間,考古隊駐地都會組織相應活動,共同慶祝,在發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考古實證的同時,也書寫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篇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