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在黃河入海口合影留念。\大公報記者胡卧龍攝
11月18日至23日,「薪火相傳」平台繫列:「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動在山東舉行。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順德聯誼會總會胡兆熾中學以及曾璧山(崇蘭)中學的香港學生走進山東東營、淄博兩市,通過探訪、體驗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了解國家多元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港大同學會書院學生唐瑞平告訴大公報記者:「通過此次交流,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脈絡,與之前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更能理解『薪火相傳』的主題,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之根、薪火之源。」
在東營市黃河中學,魯港學生共聚一堂,以別開生面的粵普對誦方式,誦讀帶有「黃河」元素的古詩名篇;一同學習剪紙特色課程;一起聽呂劇、學呂劇、唱呂劇;共同完成書法作品,並互換禮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普通話字正腔圓,粵語鏗鏘有力,魯港學生誦讀這些傳頌千古的名篇,「以詩會友」,收穫滿滿。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的施清怡告訴記者:「通過這次詩詞的對誦和交流,我發現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澎湃氣勢,讓我更加明白了黃河的雄偉、壯闊,也懂了為什麼黃河是母親河。」
對於第一次接觸剪紙的曾璧山(崇蘭)中學學生韋曉峰來說,剪出一個葫蘆形象的剪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上手之後,韋曉峰發現只要細心去做,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韋曉峰拿着自己的剪紙作品告訴記者,「一個好的作品需要大量時間去打磨,我非常佩服把這些技藝傳承下來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毅力。」
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香港學生們穿上戲服,跟隨呂劇老師一起做動作、唱戲詞,感受地道的呂劇韻味。
港大同學會書院胥梓軒是一名粵劇迷,他發現粵劇和呂劇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打錯了節拍都叫「撞板」。他希望呂劇能夠走出山東,多到香港交流,讓更多喜愛傳統戲曲的香港戲迷一飽眼福。(大公報記者胡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