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篇》,以直播的形式報道洛陽市欒川重渡溝,通過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守護青山綠水,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來看央視的報道。
主持人,我現在是在洛陽欒川重渡溝的一個農家小院里。你看它就隱藏在竹林里面,在這住上兩天,一定會非常的愜意。您別看重渡溝這個名字不怎麼洋氣,但這裏的風景卻一點不亞於大牌風景區。
我們先從高空看一看這個小山溝的全貌,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像在看風光片?重渡溝不僅風光宜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氣候宜人,特別是夏天,涼快。如果再下點小雨,煙雨蒙蒙的,更多了幾分江南水鄉的韻味。雖然今天是星期四,但景區的遊客還是挺多啊。您別看現在這個地方這麼吸引人,但它過去並不是這個樣子。
就是現在這條街道,以前房子是土坯的,道路是泥土路,這條小河溝已經快要干涸了,現在已經變成我前面的這條景觀河,河水從山上流下來,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迎接着四方的賓客。重渡溝過去就是個窮山溝,村民們把山上的竹子都砍光了拿出去賣,山也被鑿開了挖鐵礦,鑿開山挖鐵礦。礦渣堆的滿山坡都是,好幾次因為大雨引發泥了石流,連房子帶地都沖毀了。您看這些老房子就是在1997年的一場泥石流之后重建的,慘痛的教訓讓老百姓終於認識到,要想靠山吃山,必須得先養山。於是當地開始修復生態,發展旅遊業。
照片上的這個竹棚子,就是重渡溝景區后,開業的第一家飯店,就在我左前方,現在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民宿賓館了。在這個方向,有一個當年村民挖鐵礦留下來的山洞,現在已經變成一個酒窖了。重渡溝里的368戶居民,幾乎家家開門迎客。
到了旅遊旺季的時候,那是門庭若市啊。就像這家特產店,昨天我進去逛了逛,種類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這山上產的,有野酸棗、木耳、蘑菇等等,賣的也都不錯,有些遊客吃着好吃還在網上下訂單。
從荒山到綠山,從無人問津到人頭攢動,重渡溝完成一次美麗蝶變,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但隨之也出現了一個問題,來往的人越來越多,景區承載量就越來越大,這勢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重渡溝過去窮,是因為環境,現在富了也是因為環境,為了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了讓子孫后代都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重渡溝開始做減法,就拿景區的床位來說,最多的時候是15000張,現在減到了12000張,兩年之后要控制在10000張以內。
幾分鍾時間我們只能在重渡溝走一小段路,但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這綠水青山,還看到了這裏老百姓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從毀山、吃山,到養山、靠山,從「賣礦石」到「賣風景」,老百姓的生活,也過得像風景一樣越來越美。在這兒我也向主持人和觀眾朋友們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到這個小山溝里體驗一下愜意的慢生活,相信你一定會愛上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