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馬蕭林:用活考古成果讓更多 《唐宮夜宴》 「出圈」

時間:2021-03-12 16:15:45來源:香港文匯報

  牛年春節,讓歷史文化「活」起來的河南春晚節目古典舞《唐宮夜宴》火了,節目裏出鏡的唐俑、蓮鶴方壺、武則天金簡等文物也被帶「火」了。談及《唐宮夜宴》「出圈」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近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如何走好文物「活起來」到「火起來」的「網紅」之路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火爆網絡的《唐宮夜宴》被稱為國寶、國風、國潮的創新表達。馬蕭林認為,《唐宮夜宴》「出圈」主要得益於創意和創新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文化有魅力。《唐宮夜宴》通過網絡化、個性化表達傳統文化,貼近大眾生活,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關注。

  不止「活」起來 還應「走出去」

  如《唐宮夜宴》一樣,近年來,隨着《國家寶藏》等文博探索類電視節目持續熱播,「故宮口紅」、「考古盲盒」等文創產品也走紅網絡,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熱門「打卡地」。不僅如此,考古人、博物館人也從幕後走到台前,堅守大漠50餘載的「敦煌女兒」樊錦詩成為鍾芳蓉等青年學子崇拜的「偶像」;單霽翔等博物館「看門人」也成為「網紅」。

  「上述現象讓考古這門冷學科,越來越頻繁地走進公眾的視野。」馬蕭林說,這也為用活考古成果、推進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探索了路徑。那麼,如何用活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呢?他認為,一方面要依託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等場所,將考古成果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陳列展覽、文創產品、數字化體驗、沉浸式互動,讓民眾看得懂、感興趣、想參與、有收穫感;另一方面要把握青少年成長特點,創新主題研學、遊戲動漫、職業體驗等方式,有效運用新手段、實現新表達,激發他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讓歷史走進現實,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馬蕭林表示,新時代考古工作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用活考古成果做好與歷史對話的聯絡人,用活考古成果讓更多《唐宮夜宴》「出圈」。不過,在他看來,要想讓「活」起來的考古成果持續「火」下去,還應「走出去」,增強中國考古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考古成績斐然。以中國文物大省河南為例,該省考古人員曾先後赴蒙古國、肯尼亞進行聯合考古發掘。「今後仍要持續開展中外聯合考古,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中青年專家,加快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認定標準、評價體系,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馬蕭林建議,同時還要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多語種、全媒介傳播,讓世界看得到、看得懂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的重大貢獻。(中新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