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把大澳活起來\張 茅

時間:2019-08-20 13:25:33來源:大公報

  大澳位於大嶼山的西面\圖片來源:大公報

  港珠澳大橋通車,每日帶來大量遊客到東涌,他們多是來自珠海,中山、新會以及番禺、南海、順德,也有珠三角以外的外省遊客,他們的活動範圍集中於東薈城購物中心,這個新格局的形成,為大澳水鄉進一步發展旅遊,使之成為吸引內地遊客提供良好條件。

  交通方面,遊客抵東涌后,往大澳比過去顯然方便許多,經大橋前來的遊客在東涌總站下車,即可在同一地點再搭往大澳的十一號巴士,大橋的交通與大澳相連,巴士路線完善,怎樣將遊客引往大澳,周末及假期增加班次外,有待當局及旅遊業界深入探討,以具體措施提升大澳水鄉與古漁村的吸引力。

  大澳需要一個美麗的漁人碼頭,在涌口海邊增闢步行海堤與碼頭連成一組觀光線,漁人碼頭架以木橋直伸出海面,給人以凌步海上的感覺,碼頭盡處設一家海鮮酒家,一家茶餐廳,遊客一邊進餐一邊欣賞海景。大澳處珠江口,是欣賞珠江口好位置,日出日落,景色迷人,漁人碼頭成一處眺望大海,看漁村晚霞日落的風景線。

  配合漁人碼頭是增設海岸遊,遊客乘觀光小船由大澳碼頭出發,經寶珠潭,筆山北麓、深屈、散石灣,以觀賞海上生態為主題,西端有將軍石,設風景亭側面觀看將軍石,方便遊客拍攝將軍石照片,若時機遇上,可見中華白海豚眼前出現。現在有私人公司,為遊客提供乘小船出海觀看海豚,但海豚出沒無常,未必能看到,旅程需增加其他節目助興,如捕漁知識,提供漁具教遊客垂釣,增加撒網捕魚表演免遊客空走一趟。

  陸上觀光方面,可研究重新開闢鹽田耕作,以難得一見的製鹽作業吸引遊客。五十年代末,我從市區到大澳度假,巴士站旁邊仍有幾塊鹽田,有鹽農操作,首次看到鹽的生產,不少人駐足觀看,可見鹽田可吸引遊客。涌口尚有淺灘,造幾塊鹽田毋須花大的人力物力,鹽田不外乎兩種,一種築堤造田,設閘口,潮漲時引水入田,海水蒸發後成為雪白鹽粒;另一種方法用草席鋪在平地,引入海水,曬乾后席上凝結鹽霜,掃下煮煉。

  鹽田作為景點之外,經營方式須有突破,引入商業成分,與市場結合,把製鹽的方法科學處理,製造出高質海鹽,比一般用鹽優質,再用時尚模式包裝,起一個以大澳為特色的牌子名稱,成為大澳品牌推出市場,推廣為遊客選擇的手信。

  在鹽田旁邊,設一間「鹽田館」,介紹大澳產鹽歷史及昔日北宋時期所設的官方鹽場「官富場」,介紹昔日香港是全國最大產鹽區之一。舊時「官富場」的範圍由九龍城舊啟德機場海灘至土瓜灣、紅磡,到尖沙咀,皆為鹽田,了解香港這段製鹽歷史追溯於漢武帝時,到三國吳及東西晉,設「司鹽校尉」、「司鹽都尉」官職管理鹽區。到了宋朝,九龍城、土瓜灣及尖沙咀沿岸,設「官富場」,是鹽場的名稱,旁設「官富樂」,由鹽官駐守。南宋末年的嚴益彰在「官富場」任鹽官。鹽場由寨兵看管。清朝年間,私鹽猖獗,海盜經屯門海運私鹽往內地。此外,西貢、長洲、屯門皆產鹽,大澳鹽業結束於六十年代。作為新項目鹽田的要求是景點與市場結合,以高級用鹽樹立品牌,大澳作為記載本港產鹽業的輝煌史。

  當地有多間廟宇,關帝廟、洪聖廟、侯王廟等可組成大澳宗教觀光線,然後帶起梁氏祠堂、協和社學、界石、坑尾石刻等古蹟文物。在這當中,以「楊侯古廟」為主體,因這段歷史悲壯,可歌可泣,有說不完的故事,增加遊客興趣。

  楊侯古廟比九龍城侯王廟早三十年,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供奉南宋名臣楊亮節。侯王楊亮節為國舅,宋帝昺母親楊淑妃之弟,元軍追剿宋帝昺,王朝南逃,侯王身患重病,沿途指揮大軍抗元兵,宋帝昺逃至香港,駐九龍城一帶,今留有宋王臺、衙前圍村,宋軍再退至大嶼山,楊亮節病亡,生時封侯,死後封王,故稱侯王。

  宋帝昺由大嶼山撤至新會江門的崖山,元軍追至,在崖門爆發大規模海戰,雙方投入兵力五十萬,戰船二千六百艘,宋軍缺補給,激戰二十多日,宋軍覆沒,據記載海上浮屍十萬,宋臣陸秀夫背宋帝昺跳崖死亡。大澳漁民敬仰楊亮節護主一片忠心,建楊侯古廟供奉,漁民的宗教信仰,以「忠」為先,忠於國,忠於民。對照近日街頭一些行為所見,令人痛心。

  從人文角度遊覽楊侯古廟,可領略豐富的嶺南文化,著名的石灣瓷藝及嶺南建築風格。令人耀眼的廟脊有無數石灣公仔,人物皆有故事,人像栩栩如生,一對「雙龍定火珠」尤為佳作,這一組陶瓷作品,足以看到石灣的精湛工藝完整地在大澳漁村保存。廟內重要文物是一口大鐘,鑄於康熙三十八年。

  涌道兩岸,一邊漁民棚屋臨水架建,正向大街,屋背架於水面,在棚架種盆花,曬魚乾,吊着成串的魷魚在太陽下成為遊客「打卡」的景物,由此想到,北京引入四合院遊覽,大澳也可以利用漁棚發展為景點,把進入棚屋參觀作為一項活動,體會漁民生活。

  另一邊的商業大街,早已是遊客必到及選購鹹魚海味之地,街頭可增加小食檔,將海味、魷魚、鮑魚、魚肚製成即食,吸取美食節的做法,形成一條大澳海味「美食街」,「有得睇、有得買、有得食」,多設幾家豆腐花、茶果小食店,在條件成熟下,每年舉辦一次「大澳美食節」,推廣食在大澳,玩在大澳,把大澳活起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