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沒有一條河流可與她相媲美,中華民族與她的骨肉親情也是任何一條河流不可超越的。
她發源於青藏高原,逶迤流過中華大地,是一條奔騰不息的亙古之河,在她的哺育滋潤下,炎黃子孫得以繁衍生息,華夏文化得以起源發展,她就是——黃河。
我曾經三次走進鄭州黃河生態水利風景區,去尋找感悟黃河魂。第一次是在求學,還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少年;第二次剛剛參加工作,是一個涉世不久的青年;第三次已過而立之年,已有不少閱歷和經驗。然而每一次都給我心靈上的震撼,一顧傾城、再顧傾國、三顧連自己的靈魂也融入了進去。
着炎黃二帝的巨型塑像(楚長城 攝)
黃河魂在哪裏?我在炎黃廣場尋找黃河魂。漫步在炎黃廣場,仰望着炎黃二帝的巨型塑像,心靈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地震撼。那高者廣額淳朴、智慧慈愛的為炎帝,那矮者威武剛強、器宇軒昂的為黃帝。想那原始社會,人類懵懵懂懂、愚昧無知,過着和野獸一般的生活,是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制作陶器,改善生活;最後為民眾嘗百草中毒而亡。是黃帝,通過征戰統一中華民族,建古國體制、設官司職、以「德」施天下,惟仁是行,修德立義,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創醫學,教化民眾、解民眾病痛疾苦。「涉彼洪荒,文明肇始,萬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黃。」正是有了這兩位人文始祖,才有我們炎黃子孫、華夏民族!
黃河魂在哪裏?我在大禹山尋找黃河魂。乘坐黃河索道來到大禹山上,我仰望着大禹的雕像,心靈上有一種深深地景仰之情!你看大禹頭戴斗笠,一手拿治水工具、一手指向前方,雙眼透射出堅定的目光。「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堙洪水,九州始蠶麻。」想當初人類文明剛剛開始,華夏民族卻飽受洪災之苦,是大禹帶領民眾採取疏導的方法治理水患,為治水患他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地不懈奮鬥,耗盡了心血和體力,終於使天下海晏河清,解決了民眾的水患之苦,大禹又用治水的辦法治天下,使天下太平、民眾樂業。正是大禹這種頑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治水精神千年流傳,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治理着多災多難的黃河,才是如今的黃河安瀾祥和,潤澤華夏萬里沃土。
黃河魂在哪裏?我在「哺育」的塑像前尋找黃河魂。在五龍峰的山間平地上,我靜靜地凝望着漢白玉雕刻的「哺育」塑像,心靈上充滿了從沒有過的柔情!一位身着唐裝慈祥賢美的母親,她懷抱甜睡可愛的嬰兒,她低頭凝望孩子的目光是那樣的慈祥和深情,嬰兒在她的懷抱中睡得是那樣甜美和安詳。據導遊講,母親象徵着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着中華民族,整個塑像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是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有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
黃河魂在哪裏?我在小頂山上尋找黃河魂。小頂山因為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登臨而聞名天下。那是在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1952年10月31日,一代偉人毛主席視察黃河,信步登上小頂山,坐一土坎上望着滔滔東去的黃河,凝神良久,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如今偉人已去,音容猶存,在小頂山上,一尊銅像再現毛主席當年視察黃河的雄姿,以供遊人緬懷和瞻仰。正是沿着「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黃河才除害興利造福人類。我們沿着偉人的足跡登上小頂山,想一睹黃河的風采,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層薄霧籠罩在黃河上,使黃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只隱隱約約聽見黃河的濤聲。
假如你還沒有尋找到、感悟到黃河魂,請你一定要乘坐氣墊船到黃河上去,去走進黃河、觸摸黃河、感知黃河,去感受黃河的渾黃和蒼茫。氣墊船在波濤洶涌的黃河上快速行駛,在陽光下黃河水浮光若金,望着滔滔東去的一河大水,看着黃河灘上綠油油的庄稼,你會作何感想呢?桃花峪一個很美麗的名字,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河底日隆堤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在這裏黃河沖出峽口,形成了地上「懸河」的奇觀。你最好從氣墊船上走下來,到黃河灘上走一走,最好光着腳丫踩踩柔軟的黃河泥沙,是不是像母親的手在撫摸,掬起一捧金黃色的黃河泥沙,遙望着我們生活的大平原,你又會作何感想呢?讓我們靜靜地佇立着,從濤聲和河風里傾聽這條大河,結識這條從唐詩宋詞的飛韻里,一瀉古今的燦爛大河。
黃河魂在哪裏?黃河魂在浮天閣,在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里;黃河魂在極目閣,在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里;黃河魂在星海湖,在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里;黃河魂在碑林,在歷代文人騷客的墨跡里;黃河魂在邙山上,在人們用血汗栽種的一草一木里……
到鄭州黃河風景區,你一定要用心去尋找、去感悟!假如你尋找到黃河魂,你就會擁有像黃河水一樣博大、奉獻、超然的人生!
李晉,男,供職于西峽縣委宣傳部,愛好文學,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旅遊報》、《炎黃天地》、《躬耕》、《南陽日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