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採訪團在江西贛州三百山上合影。
三百山間,林海蒼茫,翠色奔湧。7月28日,「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採訪團來到贛州安遠縣三百山,開啟一段飲水思源之旅。在三百山上一勺勺舀着清泉,汩汩注入杯中,這是東江源水,清冽甘甜,直抵喉間。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東江水從贛南層巒疊嶂間湧出,跨越粵港山川,累計對港供水超300億立方米,佔香港淡水用量近八成。\大公報實習記者 王印威、黃逸飛
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為此,周恩來總理特別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香港供水問題。
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快速建成了東深供水工程,解決了香港同胞的燃眉之急,為香港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根基。
老兵守護綠水長流46載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安遠、定南三縣組成東江源保護區,三百山是安遠縣東南邊境諸山峰的合稱,森林覆蓋率高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最高可達10萬個每立方厘米,東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常年保持在國家標準Ⅱ類以上。
在清晨的薄霧中,67歲的退伍軍人龔隆壽肩挎電喇叭踏入林海。他是護林員,46年間步行12萬公里,磨破150多雙解放鞋,管護40餘萬畝山林,守護東江源頭的綠水長流。
護水必先護林。為了保護水源,安遠縣將水源區域林場劃為重點保護區域,建立起嚴格的森林保護制度,並強化了護林員配備工作。1979年至今,龔隆壽一直像愛護孩子一樣看護着三百山上的一草一木。當地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老龔叔」。
老龔叔總是背着一個挎包,裏頭裝着乾糧,餓了隨時拿出來充飢,渴了直接來上一口山泉水。他手持喇叭穿梭山林,提醒當地民眾嚴防森林火險。鐮刀是防身利器,能對付毒蛇、蚊蟲、野豬等,也能在密林中「逢山開路」。他說,只要身體允許,自己將會一直守護這一泓清水,期待「再過60年,東江水還是一樣甜」!
東江源保護區蘊藏豐富礦藏。然而,在發展與保護的天平上,安遠的選擇斬釘截鐵:「有礦不採,有樹不伐,有魚不捕」,在「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的青銅寶鼎前,深圳大學香港學生戴清瑩鄭重投下「心想事成」感恩球。
「今日方知香港生命水源自東江。」戴清瑩望着汩汩清泉,「若沒有這江水的哺育,不知多少港人會困於旱災。祖國的深情,香港青年當永誌不忘。」
港企感恩 投資安遠佔外資九成
據悉,近五年來,安遠共吸引灣區遊客389.9萬人次,佔比從2019年的26.63%上升到2024年的40%以上。1997年以來,港澳客商、愛心人士、社會團體來到三百山種植樹木20多萬棵,認護古樹、幼林15萬棵,營造果木林地2萬餘畝;香港言愛基金會、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深圳市水務局等愛心團體捐建學校19所,資助貧困民眾2100餘人。安遠縣外資企業中香港投資企業佔比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