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故宮建築\一座書城 (十)\祝 勇

時間:2019-05-29 08:44:32來源:大公報

  世間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當年李自成一把大火,不知燒掉了多少兩黃金,那些美輪美奐的紙葉,變成了一股股的青煙,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再也不可能把它們找回來。

  所以說,黃金可求,而古書難覓。曾為紀曉嵐「閱微草堂」題寫匾額的清代學術大師桂馥說,這些善本古籍,「藏之一地,不能藏於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於萬世。」又說:「天下之物,未有私之而可以長據,公之而不能長存者。」他眼裏的「公之」,就是歸朝廷所有,紫禁城,就是天下古書的最佳存放地,那裏最安全,也最能使古書得以「長存」,萬載永傳。

  其實,紫禁城的「安全」也是相對的,這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地方是金石永固、牢不可破的,這座皇家宮殿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一樣,也經歷着世事的變幻與無常,那一場場把古籍燒淨的大火就證明了這一點。更何況,這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滅,古書也不例外。紙壽千年絹八百,無論我們怎樣不捨,那些書也終有一天會化為塵土,重新融入大地。

  但無論怎樣,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當清朝建立,伴隨着大規模的圖書編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搜求古籍運動。所幸,在民間,依舊散存着許多珍貴書籍版本,於是,很多善本秘笈,又漸漸匯聚在紫禁城中。據于敏中、王際華、彭元瑞等人編成的《天祿琳琅書目》(即《書目前編》)記載,「天祿琳琅」藏有宋版七十一部、金版一部、影宋抄本二十部、元版八十五部,明版二百五十二部,總共著錄善本書四百二十九部。

  嘉慶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太監用火不慎,引燃了乾清宮,火勢兇猛,很快吞沒了乾清宮和交泰殿,與乾清宮毗連的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也全部葬身火海。

  化為灰燼的古籍中,有許多曠世珍本。比如宋版《兩漢書》,就是鳳毛麟角的傳世名本,董其昌說,宋版書「歷來最為人所珍重者有三」,一部是《杜詩》,一部是《六臣註文選》,還有一部就是宋版《兩漢書》,這三部書,「鼎足海內者也」。明代王世貞曾用一座花園來換一部宋版《兩漢書》,錢謙益也曾花一千二百兩金購得此書。但這部珍貴的宋版書,在嘉慶二年的那場大火中,永遠消失了。

  已作太上皇的弘曆眼睜睜看着大火奪走了他心愛的名貴古籍,但他不認慫,他不相信幻滅,他像一個不認輸的小孩,決定重建乾清宮,同時恢復往日的特藏。短短一年,乾清宮巨大的輪廓又重新屹立在天宇下。「天祿琳琅」的匾額,又重新懸掛在昭仁殿內。古籍善本,又重新匯聚在昭仁殿中。它們的來路,有徵集、採購,也有抄沒。七個月後,大學士彭元瑞重新編好《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收藏從宋至明的善本共六百五十部,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宏富。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中的古籍,溥儀挑選了最珍貴的宋元刻本帶到東北偽「滿洲國」,使得國民黨逃台時,這部分最好的版本未能帶走,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天祿琳琅」書目,大多是明代刻本。被溥儀帶走的宋元刻本,則在戰爭中歷經流散,現分藏於中國、日本、美國、荷蘭、瑞典等國的博物館、圖書館中,甚至同一部書,都分散在不同國家,比如明刻本《學海》,分藏在十一個國家,加在一起還不完整。

  一九五九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將故宮重新收藏的兩百餘部「天祿琳琅」古籍一併撥給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值得慶幸的是,《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所藏書籍,如今能夠查到下落的,達到百分之九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