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美好合肥 " 十三五 " 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時期,合肥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實施工業立市、制造強市戰略,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工業經濟呈現有速度、有質量、有競爭力、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合肥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朝霞(右)介紹合肥市制造業發展情況。(張玲傑攝
合肥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朝霞介紹,2016-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保持9.8%的中高速增長,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合肥已先後躋身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寬帶中國」示範城市等多個國家級試點城市。
集成電路產業複合增長率國內領先
今年1-11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合肥規上工業同比增長7.2%,高於全國、全省4.9和1.9個百分點,制造業綜合實力和產業鏈韌性經受住了考驗。前三季度全部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2.9%,為全市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提供了堅強支撐。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中,合肥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14位。
如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 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家用電器、汽車及零部件等成為合肥產業新地標。徐朝霞介紹,合肥集成電路產業複合增長率國內領先,同時擁有存儲、驅動芯片2個方向12吋生產線,獲批「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已成為國內少數幾個擁有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的城市,DRAM存儲芯片填補國內空白。
而在新型顯示產業方面,合肥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形成以TFT-LCD為主導,OLED加快發展壯大,微顯示、Micro/Mini LED、激光顯示等跟蹤布局的產業格局,新型顯示器件產業規模國內領先,液晶顯示屏出貨面積全球領先。
徐朝霞表示,基於眾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合肥產業結構得到了新優化。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二五」末下降24.7%,降幅明顯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16-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全市規上工業貢獻率由41.4%提高到88.9%,其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由2015年的14%提升至2019年的24.5%。戰新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比重,分別由2015年末的31.0%、16.9%,提升到今年前11個月的51.7%、27.8%。
此外,合肥近年來有效投入更大,通過提質增效帶動新項目。2016-2019年,合肥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平均增速分別達13.5%、13%。長鑫12吋存儲芯片、京東方10.5代線、維信諾AMOLED 6代線、晶合12吋晶圓制造、康寧玻璃基板、彩虹光伏玻璃、通威太陽能電池、長安汽車二期、大陸馬牌四期、江淮大眾、蔚來中國總部、視涯科技OLED微顯示器件等重大標誌性項目相繼落地投產,為合肥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張玲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