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工程師許偉(右)介紹合肥市發展情況(張玲傑攝
12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美好合肥 " 十三五 " 成就巡禮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 獲悉,合肥市「十三五」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了新台階、開創了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工程師許偉介紹,「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同步提升。截至2019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四個千億元台階,達到9409.4億元,年均增長8.6%,高於全國、全省2.1、0.4個百分點,由全國省會城市第12位提升至第9位、大中城市第28位提升至第21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1萬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7.3萬元/人,提高58.5%。三次產業結構由4.7:52.6:42.7調整為3.1:36.3:60.6。合肥高新區、經開區綜合排名分別位居國家級高新區第6、國家級經開區第13;五縣(市)綜合競爭力全部進入全省六強,肥西、肥東、長豐三縣穩居全國百強;包河、廬陽、蜀山經濟總量超過千億,四城區在全國百強區位次進一步提升。
科技創新成為合肥的城市氣質。許偉表示,合肥獲批建設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初步構建「1+4+11+N」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和環境綜合研究平台陸續組建運行,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公共安全院等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達到26家。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在肥問世,悟空探秘、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3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300戶,主要創新指標進入省會城市前8,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10強、全球科研城市20強、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城市。
此外,合肥以「芯屏器合」「集終生智」為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跑全國,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通報激勵,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由41%提高到89%,佔全市工業比重由31%提升到51%。(張玲傑)